第26章 白眼狼夷吾(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吕甥却告诉却乞,现在晋国国内反感晋惠公的情绪很浓,他就算不能回国人们也不在乎,何况为了他回国还得给秦国大量好处,那得牺牲很多国家利益,国内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为了他而牺牲国家利益,因此,先得把人们笼络住再说。他教了却乞一个办法:“你先接见群臣,代表国君下命令赏赐群臣,然后就对他们说,国君让你转告大家,‘我虽然被释放回国,却已经使国家的体面蒙受耻辱了,你们可以用卜筮来决定,是继续奉我为君还是奉太子圉为君。”
却乞照吕甥说的做了,晋国群臣得了赏赐,再听到“晋惠公”这番带有深刻忏悔意味的话,感动得哭了。
好,贵族们都被成功地笼络住了!接下来还要笼络住国人,吕甥让却乞以晋惠公的名义朝国人。
所谓朝国人,就是国君召集国人开大会。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天子和诸侯讨论国家大事、决定政策、布政令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朝议,一种就是朝国人。
朝议就是跟卿、大夫、士等官吏、贵族们商议国事,分为内朝和朝会两种。诸侯的侯宫(也称“公宫”),从外到内共有三道门(天子的王宫则有五道门),最外面的一道门叫“库门”,第二道叫“雉门”,第三道叫“路门”。天子和诸侯的起居室称为“路寝”,在路门之内。天子和诸侯在路寝内接见大臣,叫做内朝。这个不是每天举行,而且一般只限于天子或诸侯的至亲骨肉才能进入路寝议事。朝会是在雉门之内、路门之外的庭院中进行,这个通常是每天都要举行的,总是在早上,天刚亮就开始了。凡是身在国都达到一定级别的官员都要参加,按照官次的高低站位,有专门的官员——宰夫(天子诸侯的厨师也叫宰夫,不知是否同一人?)来指导官吏们站位的次序。在这种朝会上,通常只有卿和上大夫等高地位的人有言的资格,地位低的官吏除非国君向他提问,否则是不能开口的,开口就属于越礼。
朝国人,又称为外朝,这个也不是经常举行,要国家有重大事情,需要征求国人的意见,或向国人宣布政令的时候才举行。像卫国这类已沦落到了二等的国家,国君要做什么事情,需要极大程度地借助国人之力,所以,朝国人举行的次数要稍多一些,而像齐国这类大国,国君不太需要借助国人,就较少举行朝国人,晋国也是。朝国人是在公宫的库门之内、雉门之外的庭院中举行。
这次却乞代表晋惠公举行朝国人,向国人宣布了两个喜讯:一、国君要对国人进行赏赐;二、晋国马上要深化改革,实行爰田制!
什么是爰田制?历来解释不一。一种说法是,分公田之税应入公者,赏给大家。另一种说法是,田制改革。后一种说法似乎更符合事实。
这个时期,农业技术还是很落后的,作业很粗放,还不懂得精耕细作,所以一个农夫能耕种一百亩田(合今31。2亩),这在后世精耕细作的时代简直不可想象!田种得多,种得粗,亩产量也低。为了保持土地的肥力,这时普遍实行休耕制,把田按土质好坏分成三等:一等的好田(上田),年年耕种,可惜这样的好田是极少的;中等的田(中田)耕种一年,休耕一年;最差的田(下田),耕种一年,休耕两年。
同时,前面说了,西周以来实行的是井田制,每一井田固定八个农夫家庭,每个农夫家庭分给一百亩责任田(只是让其耕种和收获,不是其私产,跟我们今天农村的责任田相似)。但事情来了,有人分到的田好,有人分到的田差,怎么才能保证公平公正?——轮换!
怎么个轮换法?“三年一换土易居”。张三今年耕种的这一百亩田,三年后换给李四种,张三去种李四那一百亩田。再三年后,张三又跟王五对换。除了中央那一百亩公田之外,八块私田八户人家每三年一换,保证每人都能种上好田,也都能种上差田。这样做的弊端就是,反正王五这田明年要换给张三种了,王五今年就不会花力气去施肥、改良土质、平田整地、完善灌溉排涝等田间设施。张三也一样,这就必然导致土质的退化,产量降低。同时,换种田,自然就得搬家,搬到自己现在种的这一大块田上的房子里去,不然田离自己住的房子很远,耕种收割都不方便,要浪费很多劳力。这样,房子也是今年自己住,三年后别人住,大家也就不愿意把力气花在修缮、美化居住环境、完善生活设施上头,马马虎虎将就一下就算。所以,土地轮换导致土地质量、粮食产量和农夫生活质量三方面都下降,而且经常搬家也很麻烦。
实行爰田制,就是彻底废除井田制,把土地分给农夫以后不再轮换耕种,分到哪块田,就在那块田上种一辈子。那怎么分才能兼顾到好田差田方面的公平呢?如果是上田,一个农夫家庭分给一百亩;如果是中田,分给二百亩,可以让他今年种一半,另一半休耕养肥力;下田,分给三百亩,让他今年种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二休耕养肥力。
当然,分到的一百亩田清一色全是上田或中田、下田,这种情况是很罕见的,一般一百亩田中有若干亩上田,也有若干亩中田或下田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上面讲的实际上是一个比率,1:2:3,上田,一亩算一亩;中田,两亩算一亩;下田,三亩算一亩。全部折合成上田算,每家一百亩,按照这个比例分,就公平了!
据《左传》说,晋国这次“作爰田”先是在拥有一定参政议政权并且也是兵源的国人中进行,其次是原先耕种土地的野人。这样,国人和野人皆大欢喜,对晋惠公感激拥戴到了极点。至于贵族士大夫们,既得到了大量的赏赐,又听到了那番吕甥虚构出来的国君掏心窝子的感人话,况且作爰田把他们的公田也分掉了,他们以后靠收取租税过日子,这跟管仲的土地改革一样效果,收入比公田上出产的农作物只多不少,所以也对国君感激拥戴着呢!因此,晋惠公还未回国,就已在国内收获了大把的支持和爱戴。
不仅如此,吕甥这一举措对国家的好处简直难以估量!民富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国家税收增加了,而且兵源也扩大了。因为野人分到了田之后就跟国人享受的待遇一样了,就可以让他们尽国人一样的义务,当兵。所以“作爰田”之后,紧随而来的一个措施就是“作州兵”!不管国人野人,每二千五百家编为一州(一说三千五百家为一州),成立地方武装——州兵。
吕甥他们竟然一举数得,歪打正着地为晋国日后长久的霸业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吕甥真是个大才啊!
完成了这番布置之后,吕甥就来到秦国,开始跟秦穆公谈判。在谈判桌上,吕甥同样是高手,所以晋惠公指定要他来跟秦国人谈。
下面请欣赏吕甥那高的外交语言艺术——
秦穆公问吕甥:“你们晋国人的意见统一吗?”
吕甥说:“我们晋国人的意见不统一,下层的小人们为国君被俘感到羞耻,为阵亡的人感到悲痛,因此,不怕征收军赋、修缮甲兵的劳苦,立太子圉为君,他们誓要报仇;上层的君子们爱护国君并知道他的罪过,因此不惜征收赋税、修治军备来等待秦国送回国君的命令,他们说,一定要报秦国的大德,就是死了也无二心。”
秦穆公问:“你们晋国人对晋君的命运是怎样猜测的?”
吕甥说:“下层的小人们只是忧伤,他们以为国君一定会被秦国杀掉,他们说,我们接受了秦国三次大恩,非但未报答,反而还伤害秦国,秦国难道还会放过国君吗?上层的君子们则认为,我们承认自己有罪过了,国君也认识到了自己的罪过,秦国如果杀国君,就是把恩德变成了仇怨,如果放回国君,秦君在诸侯当中就可以完成霸业了,所以秦国一定会释放国君。”
吕甥这番对答,是外交辞令上的绝唱,他拿君子和小人说事,让他们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其实是棉里藏针,对秦穆公既威吓又戴高帽子,弄得秦穆公不知不觉顺着他的思路走。
秦穆公说:“你这些话正合我的心意!”
于是,秦穆公派人让晋惠公住到了接待外宾的客馆里,并以国君之礼相待,送给他七牢(牛、羊、猪各七头)。
晋、秦两国的和议达成了,晋惠公即将回到晋国时,有人问庆郑:“你还不逃走?”
庆郑说:“陷害国君而致战败,作为人臣已失了为臣之道,就算出走,又能投奔哪里?国君若能回来,我应该等待受刑,让国君心里痛快;如果不能回来,我会率领我的部属进攻秦国,救不回国君就死在那里!”
不久,晋惠公在秦军护送下回到晋国,还未进国都,就先把来迎接他的庆郑杀了。
秦国接收了晋国割让的土地,在上面设置官吏,并开始征收赋税。这块地有多大?东至晋国的虢略(今河南嵩县西北),南边到华山,北边到晋国的内地解梁城(在今山西临晋南),上面共有五座城。难怪晋惠公要毁诺,割掉这么大一片土地,伤筋动骨啊!
这一年,晋国又闹粮荒。秦穆公又赠送给晋国一批粮食,他说:“我怨恨晋国的国君,但怜悯晋国的人民。况且,我听说晋国是唐叔的后代,箕子说过:‘唐叔的后代必定会强大。’晋国是不可以图谋的。暂且对晋国施一些恩德,等待将来能人出现吧。”
也许这番话确实是他的心里话,所以,当二年后晋国真的把太子姬圉送到秦国作人质时,秦穆公竟把河西之地全部还给了晋国,这显然是秦穆公的一个大失着!
晋惠公这次回国,又做了七年多国君,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安分多了,该割地割地,该送质子送质子,很老实。只是秦穆夫人托他召回流浪在外的群公子他依然未做,非但未做,还打算派兵去翟国杀掉他同父同母的哥哥姬重耳,害得姬重耳慌忙离开翟国,逃到齐国去了。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