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二虎相逢必一战隋朝首征高句丽(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高句丽既熟悉自己,更了解隋朝,他们已经磨刀霍霍,等待隋朝的到来。
但隋朝对于高句丽的认识,却相当肤浅。
整个隋朝,并没有一个熟悉高句丽事物的人才,更没有一个具备征服高句丽,所必需的具备战略眼光的专家。
高句丽以有备对无备,还没有开战,就已经赢了一大半。
当年,陈国被灭之后,高句丽王高汤,以一种天然的警觉性和忧患感,就判断当隋朝腾出手来,高句丽必然当其冲。
于是,他很早就开始备战。
他在国内治兵积谷,积蓄战争物资。
他甚至仿效中原,大修长城,或者叫长墙。
当然,高句丽的长城规模和制度,远比隋朝的要小,这堵长墙沿辽水修建,是种防御型的长墙,当然是防备中原王朝的入侵。
虽然他们也知道并不会顶用,但足以可见高句丽上下一心的战争意志。
想要不战而得高句丽,绝对不会出现。
他们的准备很充足。
高句丽在辽东的防御,除了沿辽河的长城外,他们已经展出了一套,全民皆兵,一切以战时为中心的军民合一体制。
他们以城市为据点,将城市周边能辐射到的居民,纳入自己的攻防体系,闲时务农,战时全部驱赶进城,全民皆兵。
这种兵农一体的体制,是一种先进的战时管理体制,会迸出极大的战斗力。
但隋朝对于辽东的了解,对于高句丽的认识,可谓一无所知,他们还停留在自诩大国上国宗主国的地位。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将让隋唐二朝,四任君主,吃尽苦头。
这可以从杨坚给高句丽王高汤的一封文书中明显透露出来。
当隋朝探知高句丽在备战的消息之后,杨坚下了道诏书,谴责高句丽王高汤,认为他虽称藩附,未尽臣节。
在诏书中,杨坚长篇大论,居高临下地对高句丽王汤说道:“彼这一方,虽地狭人少,今若黜王,不可虚置,终须更选官属,就彼安抚。王若洒心易行,率由宪章,即是朕之良臣,何劳别遣才彦。”
这就是隋朝君臣对于高句丽实力和地位的真实认识。
这种认识,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
他们延续了中原王朝对高句丽的册封制度,传统上,高句丽王一直都由中原王朝册封,才是法理上认可的道统。
在心理上,隋朝一直以高句丽为中原王朝的固有领土,其臣民也属于自己的藩附。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对面的高句丽,已是一个高度文明化和战争化的国家,或者说是一驾战争机器。
杨坚对于高句丽备战的小动作,做出了恐吓。
他在诏书中明确写道:“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句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殷勤晓示,许王自新耳。”
杨坚对于高句丽出了赤裸裸的战争威胁,事实证明,这并不只是口头的威胁。
整个隋朝,虽然并没有一个高句丽问题专家,但当时隋朝生气勃勃,如日中天,对待周边小国的政策,上策以德服人,如有不服,就直接暴力征伐。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