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数百万民众撤离武汉保存有生力量(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犀利的目光,迅锁定了照片上的影子。看不清明,他一路跑回宿舍。
灯光下,照片里的人清晰可见。
臻娥眉,巧笑倩兮。
翻转背面,几行字,蝇头小楷。
春华不止,薄雾炊烟,芦苇飘荡,老人迟暮。
少年归家,三三两两。寻常温柔,寻常岁月。
再三珍重,盼君安。
这是唐初第一次动用家里的力量,满足自己的私欲。从唐华那里离开,她又觉得自己终是负累。
悔之晚矣。
罢了,既已寄出,多说无益。
收到这份惊喜,凌飞一时间不知该做什么。只是静静地看着照片里的人,偶尔翻转,看看背后的几行字。
既然通过这种特殊渠道送来,那她家里是不是都知晓了?
好久不长,日军再举进攻武汉。各个行政机关都在武汉,国民政府改组后,武汉就是名副其实的行政中心。
撤退已迫在眉睫。
上海和南京沦陷前,为了不这些工厂成为日本人的供给,大量工厂搬迁到武汉,同行的还有工人和大量的设备。武汉形势危急,只得再迁。目标就是西南。
一起迁移的,还有武汉数百万计的民众。民众,工厂,设备,都要撤离。
汽车、铁路和货轮,昼夜不停。
沿途设立救助机构,管理维持秩序。
这些,早在武汉会战开始前就在疏导,疏散,宣传动员,放难民证,沿途救助,后方安置。
路上,吃,喝,卫生防疫,都是重中之重。
民意周刊表一篇社论。“许多事需要人去做,为的维持和展抗战期中交通的便利,我们需要人工去筑路;为的供给前后方的军民粮食,我们需要大批的人去垦荒耕植;为的制造军需品,我们需要大批的工人……”
同时呼吁在武汉“做些不必需的目的、在求糊口的工作”的民众积极响应西迁大后方。
《新华日报》则“把敌人残暴野蛮的行为,报道给每一个角落里的人民,使得每一个人民都能够起来参加杀敌救国的工作”,到后方“展生产及其他事业”。
《申报》为了帮助民众认清疏散对抗战的巨大作用,明确指出:“在大敌当前的时候疏散人口,并非畏惧敌人的威胁、鼓励民众的逃跑”,而是“避免无谓的牺牲,应该以最大的努力疏散武汉密集的人口。为着安定后方的秩序,为着减少不必要的死伤,把城市里过剩的人口转移到内地去,藉此可以繁荣农村,展后方的生产”。
这样的举动看起来有些孤注一掷,但这数百万的民众,还是为中华民族保留一份有生力量。
湖南、广西、鄂西、四川、陕西、云城,这些城市都在收留这些武汉迁移过来的民众。
唐初在云城的街上,明显能看出涌进城的难民越来越多。
保存实力,持久抗战。而武汉,彻底被放弃,留给日军一座空城。
武汉会战,长达四个月,大小战役无数,最终还是选择了战略性迁移。
云佑院的人也多了起来,卫生防疫是重中之重。每日都在熏艾,边边角角都不放过。
数百万人口的疏散,困难可想而知。唐初看着云佑院每日都在增加的人,有些头痛。
这里面积足够大,囤积的物资也可暂时应付一二,时间再久些呢?她不敢想象,也无法想象。
年轻力壮的,都被安置了工作,有个落脚的地方。加急修筑的滇缅铁路和公路也派去不少人。
只是一家子总要分离,孩子抓着父亲不撒手。那场景,何其悲惨痛心。
这是国难,是悲哀。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