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中秋夜五(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于是他们就找到郡守大人,让他来想办法。李大人几次上奏朝廷,可也没个准信,他也不敢私自开仓放粮。
今晚约齐各家的意思就是让他们出些衣粮赈灾,先让难民过冬再说。
这事本来一早就要办了,可早前的事件一顿闹才拖到今天。
郭鸣仁也知道这事,按他的说法就是找人公摊,亏可不能自己一家吃!如果都不愿出钱出力的话,就让郭德江出杀手锏:撒泼!
让他们出钱出物,在郭谢的封地找一处安置,然后编籍入户,帮助他们重新过日子。简单来说就是你们出钱物,我们腾出些地。
不然就要么把难民往马牧、新林方向赶,要么往东赶。
马牧和新林是张家和古家的地方,往东一大片就是王家和封家的地方。
但用脚指头也猜到他们不愿!
不愿出钱出力,更不愿郭家得名得利。
见一众人都推说为难时,郭德江郭老爷站了起来。装出一副忧国忧民痛惜百姓的模样,然后话锋一转,“咱老郭家小小县伯也实在有心无力啊!要不这样,看谁家愿安置百姓,咱出些钱物,咱们换换?”
狼狈为奸的李大人和谢景同一起和应,封明不作声是在看王义博怎么说,他可是准备好了和王家开杠的。
王义博在心里在骂娘,但面上依然毫无波澜。小小县伯有心无力?什么意思?咱们这些县公郡侯就要有心有力了?咱王家一堆郡公郡侯更是责无旁贷了?
主要是谢家也跳出来实在让他不爽!谢家主要的封地不在这边,小东山那一片本就无关紧要,只是纪念意义居多。
果然张家和古家都跳出来反对郭家要赶人去他们地盘的想法,又跟李大人据理力争,说这根本就是郡守的职责云云。
李大人很遗憾的表示,这几年主要就是建康调粮过去鄱阳的,仓里能有多少?李大人不过是照顾朝廷体面罢了,他们也都心知肚明。建康这地方,士族一大堆,好地好田都是他们的,又不用交赋税,官仓从来就没满过。
朝廷其实有赈灾的,但主要方向在鄱阳一带。难就难在各地秋收在即,调集也需要时间。一时半会还顾不到建康这边。
王义博想过拖字诀,拖过这一段,朝廷自然会解决。但迫在眉睫的是这个冬天!谁都知道,这些平常温顺的百姓到了生死关头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安置这一万多灾民岂是易事?一个不好就是惹火烧身,这名不是这么好博的!
王义博睁开双眼,严肃的开口道:“好,出钱出物,我王家应了。郭老弟既然肯出地安置那就最好,但日后出了乱子,郭老弟可要一力承担?”
这话谁还不明?王家一派的纷纷附和,意见也是一致,让郭德江担起责任。
郭德江看着这些人的嘴脸简直反胃,压下心中的怒火,站起身来正色道:“老郭家说到做到!郭某人食君之禄守土一方,安抚百姓自会不遗余力!为免有人出多有人出少,咱与李大人拟了一份章程,请各位过目。”之后,在袖中拿出一本,递给了还在厅中的古家主。
古家主接过一看,又转呈给王义博。
王义博仔细看了一遍,又给众人阅览。本子上定明,各家以爵禄出封地三成粮,钱十万贯,木料石料五十车等等。这其实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但其中一句‘在建康常住家族中,有爵位者出一份。′这不是以家为单位,是以爵位为单位。以王谢这样的大族,出的自然最多。
不过,这依然在王家可接受范围之内!记录在册的食邑封地本就不多,三成更是九牛一毛。真正的收入是已经变为自家佃农的产出!
这么多年下来,好田好地都被他们这些士族刮干刮净。这些事历朝历代的士大夫都这么干的,没什么奇怪。
但这也是祸乱的根源!
看见他们还在议论纷纷,谢景同站出来表态:“我谢家除了出地,也按本上拟的出资出物!公平起见,请王家主派人代为监督点收及押运。不知王家主意下如何?”
封明也站起身来:“封家同意!”
这一着可是王炸了,谢封两家一声,众人闭上了嘴,都看向王义博。
这就明摆着反将一军!刚才他要求郭德江担责,现在名为监督,如果短斤少两他王家也须负责。
王义博心中冷哼,也站起身来回道:“好,赈济灾民王家也是义不容辞的!”
李大人这时也站了起来,接过本子笑着道:“大家果然是心系百姓的,本郡虽然俸禄不多,也拿出一份!来人,笔墨伺候!”
笔墨送来,李大人提笔在本子上签上大名。然后说道:“本郡签字作实,各家主如无异议也请签上大名,日后本郡也好向朝廷为各位请功!”
人就最怕做好事无人知,听得李大人如此说,心情顿时就不同了。士族皆好名,捐些钱物换来好名声倒也划算。
众人纷纷签名时,李大人走到郭德江身边低声道:“这事就有劳了,需要帮忙尽管提,本郡会配合的。”
“这万来人还好解决,最怕人越来越多啊!鄱阳的形势真不乐观,希望不会生乱事吧!”郭德江叹了一声,虽然儿子说有办法,可他还是心中没底。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一阵喧哗声。不知是哪家侍卫来报,大厅打起来了。
李大人忙问:“谁打起来了?”
侍卫瞄了一眼郭德江,“是……是张家公子和郭家公子起了争执!”
众人第一反应是:郭家小子又惹事了?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