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节(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实在是,缙朝的娱乐少得可怜,青楼楚馆也只有在那种稍微大一点的县城才有。
小县城里,过去过来就那么些人,谁家打孩子,都能扯个好几天,突然有了这荀报可以探知外面的世界,这可把他们给喜坏了。
尤其是,前几期,旬报上头还大肆报道了,去到盛北参与救灾的将士和大夫们。
这些将士和大夫们可都是自愿冒着生命危险前去参与救灾的,虽然救灾是将士们的义务,去盛北医治灾民大夫也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可孟方荀还是单独拿了一个版面出来大肆报道他们:《论那些不起眼的英雄们》。
自古以来,将士和大夫和大夫的地位在民间就不高,所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宁拜神明,莫问神医,可见将士和大夫的地位有多低。
可即便这样,这个世上每天任有数以万计人去当将士和大夫。
据统计,这次去盛北的救灾的将士有二十万人,去盛北治民的大夫有全国各地的两千人。
看上去不多,可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这次盛北的灾民才没有大规模的被溺死或产生瘟疫。
是的,这次盛北没有发生瘟疫。
有了全国各地的两千余名大夫地帮忙,将士们一将受灾的灾民从水里打捞起,他们就给灾民们灌下了解百毒的药水,即使有那泡太久又接触过腐尸,生了痢疾的人,因为大夫充足的原因,也能及时得到治疗。
不用再像华阴水患哪会儿,因为人手不够,让痢疾一个传染一个,到最后御医们忙不过来,全都活活病死了。
孟方荀派出的笔帖式们注意到这点,着重在报纸上描述了几个英勇救人的将士和大夫,并在文中将他们的名字写了出来。
兴隆县,余老太太的儿子余辉就是一名大夫,前几个月刚参加了教习考,成为了一名教习,后就因为朝廷下发的教习令报名去盛北救灾了。
去时,余老太太眼睛都要哭瞎了,她就这么一个儿子啊,她是生怕,她儿子这一去,他就回不来了。
到时候,她一个老太太,盛北,天远地远的,她连给儿子收尸的办法都没有。
可余辉他被功名利禄蒙了心,加上当大夫的都有那么一点救死扶伤的心理在,铁了心要去。
余老太太没办法,只好放他去了,自余辉走后,这余老太太是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好的,就怕那天听到外头传来儿子的噩耗。
她这么盼着、等着、担忧着,欸,这余辉的噩耗没有听到,反到在旬报上听到了,余辉光荣救人的事迹。
太医院有太医院医治的办法,民间也同样有民间医治人的办法。
这兴隆镇旁边就有一条河,不过不是袤河,是别的河,这条河盛产河蚌,有些大一点的河蚌剖开,能在里面采到漂亮的珍珠。
一年能够采到一颗珍珠,就能让全家人过个丰年,因此每年在河里采珠的人不少,因采珠而患上水痢疾的人也多,附近周围的大夫,为了治这采珠人的水痢疾,几乎都有自己的一手绝学。
这次盛北的水患灾民,不少人就得了那采珠类似的水痢疾,太医院治疗这类的病症少,拿这类的病症无可奈何,那余辉于心不忍,提出用自己治疗水痢疾的方法治疗盛北水患灾民。
没成想,真成了!
这一治疗法,至少让几万名盛北灾民免于水痢疾之苦,而且以后有了类似的病症,其余地方的大夫也能够通过此方法治疗水痢疾。
一份报纸版面,五分之一都报道了余辉这事,孟方荀在邸报上把他夸了又夸,赞他:“英勇无畏,是医术教习届的楷模,当之无愧的大夫英雄!”
余老太太听到邸报上如此夸赞她的儿子,当即就落下了泪来,连连叫好:“我就知道,我家辉儿好样的,不会给我老余家丢人!”
其他人也应承她:“是呀,余老太太你好福气哦,余辉被旬报这么一报道,全国上下都知道你生了这么一个英雄儿子了!”
余老太太不止被街坊邻居夸赞,就连那有盛北在兴隆县做生意的商人,听到余老太太的儿子救了盛北百姓,当天就给余老太太送了不少东西,什么米面油醋,补品衣裳,都有,塞得她家里堆都堆不下。
就连县衙都给余老太太赏赐了一块《有功之士》的牌匾。
这下,余老太太是彻底对余辉去盛北救灾的事没话说了,还托了信去盛北告诉余辉,让他不用操心家里,安心在盛北救治更多的人。
除了兴隆镇的余老太太,同样通过荀报激动的,还有远在自寿县的佟老头,他的小儿子,十年前被朝廷征兵的征走了。
他儿子不识字,他们也不识字,这一走,十年来渺无音讯,他不知道他这个儿子究竟是死了还是活着。
只能在心里挂念着,肯定还活着,但这只是一个理想,毕竟,十年啊,一点音信都没有,除了死了,他们想不到别的可能了。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