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银币风波(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这个时代以两为白银的计量单位,一两的重量大约为四十二克,购买力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七百元钱。
平均一克银的大约十六元,以四元一斤的大米为例,能购买四斤。
为了方便计量,赵耀以现代的度量单位取代原有的斤两,重新规定一公斤为两斤,一斤为十两,一两为五十克,把计量单位精确到克。
并且,为了防止银币和银两并行,造成市场混乱和使用不便的问题,宣布禁止使用银两,必须使用银币。
铸币厂开动全部机器,将国库里的所有白银全部铸造成各种面值的银币,行了总值达三亿元的各种面值银币,然后号召全体民众把手里的白银拿来兑换银币。
最初,人们对此并不感冒,前来兑换的人寥寥无几,而且大都是抱着个新鲜劲儿,只是想随便拿几两银子换点银币把玩。
大家主要是担心朝廷用一些不值钱的金属铸造钱币,把手里的白银给换走,那岂不是亏大了,谁也不乐意干这种赔本的买卖啊!
三天时间,放出去的银币还不到一百万元,银行的所有官员忙得焦头烂额,夜以继日地商量对策。
百姓对银币没有信心,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于是,赵耀又在全国各家报纸上刊登了银币的信息,详细介绍了其规格和含银量,以此来增加人们对银币的了解。
兑换到银币的人们,将银币重新熔融后,现其含银量竟然高达89%,比流通于市面上的大部分银锭的含银量还要高上许多。
这么看来,用银锭换银币完全并不亏,这银币不仅使用方便,面值固定,而且做工精美,不仅仅是钱,更是艺术品啊,艺术成分起码有七八层楼那么高。
经过铺天盖地的宣传后,前来兑换银币的百姓越来越多,平均每天放出去的银币有上百万枚。照这个度,大概一年后才能把第一批铸造的银币全部行出去,太慢,太慢了。
前来兑换银币的大多是一些资产不多的普通人,那些手握重金的富商巨贾和氏族大家仍然作壁上观,按兵不动。全国的财富,一大半都集中在这些人手里,这样下去可不行。
于是,赵耀根据工资水平给全体官员下达了兑换指标,完不成指标的直接免官!官员们每年的俸禄、奖金可都是登记外册的,没人敢阳奉阴违,文官集团和武勋贵族,不得不把家中白银拿了出来。
不得不说,当官的就是有钱,工资高油水又丰富,还有各种产业,一个七品小官的白银都有几十斤,更不必说那些世代为官的官宦家庭了。
有了这些白银的涌入,三亿元银币很快被兑换了一大半。
而这时,那些富商巨贾仍然不为所动,他们就像恶龙史矛革一样,守着一堆金银珠宝,既不能花又不能吃,就这么守着,看着,简直就是特么的守财奴。
渐渐地,银币终于开始大面积地流通在华北地区,所有的消费、纳税全都要用银币来支付。
那些违背朝廷禁令,偷偷使用银两交易的,直接安排抄家和流放双拼套餐。
曾经有一堆亮闪闪的银币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一切后才后悔莫及。
在银币的价值得到普遍认可后,仍然拒绝兑换的,不是对银币没有信心,他们大多是一些投机取巧之徒。要么是想等着汇率波动从中谋利,要么是想用手里的白银私铸偷工减料的银币获取高额利润。
富商们揣着明白装糊涂,在一系列组合拳联合出击之下,他们也感受到各种不便。手里拿着无数白银却不能当钱花,又不敢冒着死罪偷铸,当然他们也没那种铸币技术。
到了要消费和交税的时候,富商们手里拿不出来银币,不得不花更高的价钱从散人手里购买,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让自己亏损。
由于行量有限,市场上的银币比起传统的银锭更具稀缺性,流通的银币已经快不能满足日常的交易需求,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在朝廷公权力的干预下,银币从不受待见的地位变成了香饽饽,那些原本不愿意兑换银币的富商全都吃了瘪。
别人都在用银币做生意财,自己手里拿着无数银锭却只能双眼干瞪着,心里很不是滋味,要这银锭有何用?花不出去的银锭与废铁无异。
三亿元银币很快行完毕,为了治一治这些抗拒朝廷政策的投机取巧之徒,银行虽然又铸造了几亿元银币,却并不急着大量行。每天只给散户少量兑换,大量兑换的一律回绝,搞饥饿营销。
那些后知后觉的富商,拿着银锭到银行去也换不到银币了,银锭再多,放着也没用啊。同行都在用银币扩大生意规模,抢占了自己原有的蛋糕,再这么下去,汤都没得喝,以后在商场上还怎么混?
他们不得不向持有银币的人贱兑手里的银锭,但这些用银币兑银锭的人都是银行放出去的托,必须趁着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狠狠地宰富商一笔,一百克的银锭只能兑换两个银元,直接让银锭的价值缩水一半。
这,这也太黑了吧,富商们根本不乐意,一百克换五十四克,谁都忍不了。
最终,全国各地的富商们不得不联合上书,主动承认错误摆正姿态,请求银行重新开放大额兑换渠道。
……
最终,经过反复的协商后,银行才同意兑换,但一百克银锭只能兑八十克银币,这2o%的差价,算是铸币成本。
咱们银行为了你们,专门重新启动铸币机,收你两成的辛苦费不过分吧?铸币的成本那么高,两成已经是良心价了。
尽管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富商们还是不得不妥协,接受了十兑八的方案。
为了行银币,赵耀已经算是自掏腰包铸币,没有把铸币的成本转嫁到百姓头上,本来做好了贴钱的准备,没想到还捡了个大便宜,真是美滋滋啊。
……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