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巴城三大事(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到了宋元交替,爪哇在抵抗蒙古入侵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大帝国--满者伯夷。这个帝国顺应了爪哇经济“中国铜钱化”的趋势,将中国铜钱作为官方的货币,取代了原来属于印度传统的金银币。到了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爪哇的买卖交易都是使用中国历代铜钱。以至于葡萄牙人来采购香料时,爪哇人根本不要银元,就要那种圆圆的、周围有字、中间有个孔、能用绳子串起来的钱。郁闷的葡萄牙人只好将白银换成了中国铜钱,这才买到胡椒。
之后到了明代中期,随着中国官方的铸钱量急剧萎缩,爪哇地区开始仿制中国钱,不过由于缺乏铜矿,爪哇铸造的钱币多夹杂铅、锡,而且杂质比例越来越高,最终变成了非常容易摔碎的铅币。
万历初年张居正推行钱法改革,由此也导致银进钱退,大量贬值的劣质、弃用的前朝铜钱通过闽南的民间私钱铸造系统流入了爪哇,等华商们现当地铅钱才是主流,于是又私铸了大量铅钱投入到东南亚。
16oo年荷兰人的船队抵达安汶岛,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范维尔堡后,这才认识到由华商深度参与的铅币体系对voc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荷兰东印度贸易的出点是要绕开葡萄牙的网络,从亚洲直接进口香料。然而他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是,华人也在东南亚大量收购同类商品,而且还可以利用特有的钱币“低价”收购胡椒。
因此,如何把胡椒贸易的主导权从华商手里争夺过来,便成为了17世纪初voc的要议题。
在最初的十多年里,voc以及同时期到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一直处于下风,华人铅币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是因为荷兰及英国东印度公司带到万丹的都是银币,但是爪哇市场流通的却是华人的铅币。当地的胡椒种植者是按照铅币计算价格,而且也只有当地的华商才有能力带着铅币深入内地,去采购胡椒。
缺乏当地人需要的铅币,也缺乏华人的当地网络,voc以及英国东印度公司屡屡吃亏。他们被迫拿着大量白银到华商那里兑换铅币,然后拿着铅币去收购胡椒。在这一过程中,华商不仅用铅币从当地人手里换到了胡椒,同时还用铅币从两家欧洲人的东印度公司那里兑换到了大量的白银。
于是铅币成了华商的特洛伊木马,使得他们在这场围绕胡椒、铅币、白银所展开的贸易战中占尽优势。这也使得钱币下南洋的闽南--万丹航线,变成了白银流入中国的新通道。
为了构建自己的货币金融霸权,将铅币彻底驱逐出流通体系,从而建立庞大的殖民帝国,18世纪voc在整个东南亚投放了过11亿枚的荷兰铜币,其中主要用在了爪哇地区。再加上对万丹等各处海港城市实施武力封锁,强迫华商必须去巴达维亚贸易,从而使得铅币被摒弃。
钱法上的成功则意味着voc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爪哇的香料(胡椒)贸易网络,使得巴达维亚成了整个东西方香料贸易的中心。
从此荷兰人通过向华商出口胡椒,再从中国进口丝绸到日本换取白银,然后将日本白银投入到亚洲内部的贸易里。通过这一系列由武力支持的亚洲区间贸易,voc在东南亚获取了巨额利润,并用这些利润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从而实现了用尽可能少的欧洲白银来获取尽可能多的亚洲货物的宏大计划。
历史上的voc虽然随着1784年英荷战争的结束而爆经济危机,从此一落千丈,最终在1799年倒闭。不过其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交由荷兰政府接管,并一直延续到了1945年,可见这套货币金融体系的能量。
赵新说了好半天,最后将笔扔在一旁,对邓飞和王远方道:“现在你们明白了吧?建立咱们在整个爪哇的货币金融体系,才是控制东南亚、清除荷兰人的关键。兵与财,这两者从来都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不把货币的问题解决,就算把荷兰人打回锡兰,他们依旧可以通过货币体系操控香料贸易,进行金融殖民,咱们还一点脾气都没有!”
邓飞听了眉头一挑道:“有多少?”
“两千人左右吧,其他苏丹国都是三百人上下,万丹离咱们最近,部署了两个营。”
王远方停顿了一下继续道:“关键是,这些部队不只是作战部队,他们这段时间一直在招募爪哇本地人当兵并进行训练,总数已经过了七千人。其中半数都配了火枪,同时还在铸造大炮,军费开支都是由各苏丹国承担。算上训练时间再加上物资准备,我估计到了明年4月雨季一停,荷兰人很可能要动手。”
“你的意思是说,到时候会有上万人从三面向我们起进攻?”
王远方皱眉道:“我现在最担心的倒不是荷兰人和那些土着,而是英国人。”
邓飞道:“英国人怎么了?”
“咱们在印度的计划那可是戳了英国人的肺管子,一旦被察觉,恐怕他们会和荷兰人联手。我打算主动出击,各个击破,让那些苏丹认识到咱们的厉害,就不会再受荷兰人摆布。”
邓飞走到挂着地图的幕墙前打量了会道:“地面部队至少要到三千人,不,五千人!海上力量则要有三支舰队,总数不能少于十二条机帆船炮舰,再配合一千人的6战营。”
王远方走到地图前开始比划上了自己的计划,解释道:“我觉得有三千就够,哪怕再少点,两千也行。你看啊。。。。。。”
两人热火朝天的讨论了半天,等想喝口水喘口气,这才注意到赵新一直坐在那里出神。
王远方道:“想啥呢?我们俩说了这么多,多少给个意见呗?”
赵新闻言“嗯”了一声,语调缓慢的道:“你们俩说了半天军事,而我觉得这都不是问题。打不动,那就加强防御,继续练兵,过个一年半载再打也不迟。咱们在胶东站住了脚,还担心没兵源吗?”
邓飞道:“那你的意思是?”
“钱法!货币!”赵新用手指敲着椅子扶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啥意思?钱?咱们的钱不够用吗?”邓、王二人一脸懵懂,他们在这方面是真不了解。
“呃。。。。。。我的意思是指货币金融体系。”赵新说罢,便在王远方的办公桌上找了张白纸,把自己的思路边画边说给两人听。
要解释荷兰人在东南亚建立的货币金融体系,还得从中国铜钱在东南亚的流通说起。自北宋的钱法改革--尤其是王安石主政期间,中国的铜钱产量激增,同时北宋的市舶司改革也一度放宽了铜钱出口的禁令,于是大量的北宋铜钱从11世纪开始进入东南亚,成为了爪哇社会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到了宋元交替,爪哇在抵抗蒙古入侵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大帝国--满者伯夷。这个帝国顺应了爪哇经济“中国铜钱化”的趋势,将中国铜钱作为官方的货币,取代了原来属于印度传统的金银币。到了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爪哇的买卖交易都是使用中国历代铜钱。以至于葡萄牙人来采购香料时,爪哇人根本不要银元,就要那种圆圆的、周围有字、中间有个孔、能用绳子串起来的钱。郁闷的葡萄牙人只好将白银换成了中国铜钱,这才买到胡椒。
之后到了明代中期,随着中国官方的铸钱量急剧萎缩,爪哇地区开始仿制中国钱,不过由于缺乏铜矿,爪哇铸造的钱币多夹杂铅、锡,而且杂质比例越来越高,最终变成了非常容易摔碎的铅币。
万历初年张居正推行钱法改革,由此也导致银进钱退,大量贬值的劣质、弃用的前朝铜钱通过闽南的民间私钱铸造系统流入了爪哇,等华商们现当地铅钱才是主流,于是又私铸了大量铅钱投入到东南亚。
16oo年荷兰人的船队抵达安汶岛,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范维尔堡后,这才认识到由华商深度参与的铅币体系对voc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荷兰东印度贸易的出点是要绕开葡萄牙的网络,从亚洲直接进口香料。然而他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是,华人也在东南亚大量收购同类商品,而且还可以利用特有的钱币“低价”收购胡椒。
因此,如何把胡椒贸易的主导权从华商手里争夺过来,便成为了17世纪初voc的要议题。
在最初的十多年里,voc以及同时期到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一直处于下风,华人铅币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是因为荷兰及英国东印度公司带到万丹的都是银币,但是爪哇市场流通的却是华人的铅币。当地的胡椒种植者是按照铅币计算价格,而且也只有当地的华商才有能力带着铅币深入内地,去采购胡椒。
缺乏当地人需要的铅币,也缺乏华人的当地网络,voc以及英国东印度公司屡屡吃亏。他们被迫拿着大量白银到华商那里兑换铅币,然后拿着铅币去收购胡椒。在这一过程中,华商不仅用铅币从当地人手里换到了胡椒,同时还用铅币从两家欧洲人的东印度公司那里兑换到了大量的白银。
于是铅币成了华商的特洛伊木马,使得他们在这场围绕胡椒、铅币、白银所展开的贸易战中占尽优势。这也使得钱币下南洋的闽南--万丹航线,变成了白银流入中国的新通道。
为了构建自己的货币金融霸权,将铅币彻底驱逐出流通体系,从而建立庞大的殖民帝国,18世纪voc在整个东南亚投放了过11亿枚的荷兰铜币,其中主要用在了爪哇地区。再加上对万丹等各处海港城市实施武力封锁,强迫华商必须去巴达维亚贸易,从而使得铅币被摒弃。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