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看戏和红烧肉(第5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呀!鱼籽的,给我两个。”王聪儿笑颜如花,她最喜欢吃这个了。今年的马哈鱼洄游季她是赶不上了,前些天给她娘寄的信里还感慨了几句。
别看北海镇如今已经开办了十多家养猪场,每年出栏近五万头大肥猪,在本时空堪称恐怖;可相对于治下的百万人口,猪肉还是紧俏货。每年北海镇军民肚子里油水最多的时候,就是秋季大马哈鱼洄游的那一个月,鱼籽和腌鱼剩下的边角料一天三顿狂造,甚至在河边直接架着大锅开炖,奔着吃吐的节奏去。
如今北海军的士兵有两大爱好,看戏和吃红烧肉。
红烧肉就不用说了,只说看戏。每次大战前各团都要给士兵们搞一场演出,上演的都是经过穿越众改编的《白毛女》、《血泪仇》等,只不过相关内容都改成了满清贪官污吏和地主勾结,欺压贫苦人,于是被逼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最后在北海军的解救下,过上了幸福美好生活。此外还有秧歌剧《兄妹开荒》。
这些戏,老兵们已看过好多遍了,新兵也看过一两遍。虽然里面的那些情节看起来很简单,在另一时空的现代能让人嗤之以鼻,可不管新兵老兵,无论看多少遍,都和看第一遍一样新鲜。往往台上的演员唱出上一句台词,底下的人马上紧接下一句。演员们偶尔挥一下,稍稍改动台词和动作,底下的士兵们就跟有人挠他们的胳肢窝一样,乐不可支。
这两大爱好往往被主官和教导员们挥利用,当作战冲锋时,连长一般都是振臂一呼:“冲啊!打完了回去看大戏吃红烧肉呀!”每次的效果好的不得了,颇有喜剧效果。
“我走了,等打下奉天府再找你。”
还不等王聪儿反应过来,徐坚便和通信兵打马而去。王聪儿只得无奈的举起右手,冲着丈夫的背影挥动,这时袖子褪落下来,白皙的手腕上露出了一支闪闪亮的银镯子。
这镯子还是徐坚的母亲临终前留给他们兄弟的,当年嫁到东台徐家时的贴身饰物。徐家被抄后,所有财物被官府没收,一家人也被押解京城候审,到最后就剩了这支镯子贴身藏着。不管流放的路上有多苦,即便是在宁古塔缺吃少穿冻的哀嚎,徐坚他娘都没想用镯子换件衣服,换点高粱。到了当年冬天,在一个寒风呼啸的深夜,躺在枯草堆上已经奄奄一息的徐母从怀里摸出这个镯子,叮嘱一定要带在身边,会保佑兄弟俩平安无事。
直到跟王聪儿订亲的时候,徐坚这才将镯子当做聘礼,并告诉了她背后的故事。自此,王聪儿就一直戴着它,并打算当做徐家的传家之物。
转眼就到了8月中旬。随着熊岳、盖平、牛庄等地6续被攻克,北海军的海上部队在经过了数天的休整并完成补给后,兵进锦州以南的西海口,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便拿下了天桥厂。驻守在此的清军水营和炮台守军损失惨重,登6部队刚一上岸,幸存者就跑的无影无踪。
第二天,稍作休整的十九团向横亘在锦州和宁远州之间的塔山堡起进攻。
在明代的时候,塔山便是辽西走廊的战略要地。一百五十年前,这里还是个人烟稠密的军事重镇,松锦大战结束后,曾生过一场鲜为人知的惨烈攻防战。
当时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横亘在宁远州以北三十里的塔山堡犹如汪洋中的孤舟,陷入清军的猛烈攻势之中。时任塔山堡的明军守将佟翰邦得知锦州投降后,向七千塔山军民表达了自己的愤慨和决心:“我军将士死伤惨重,粮食奇缺,可知王朝已死。我义不生辱,必先自尽!”
然而他的慷慨宣言,换来的却是全城军民的眼泪。将军为何要离我等而去?我等愿随将军死战到底。虽必死,绝不降!
于是在祖大寿投降后的第十五天,弹药和粮草告罄的塔山军民佯装投降,将清军骗入城内。佟翰邦随后命人关闭城门,率领残军与清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最后点燃早已埋好的炸药,霎时,山崩地裂,整个塔山堡被炸成了废墟,数千军民与进城的清军同归于尽。
相比一百五十年前明军的宁死不屈,如今的清军可差远了。十八世纪末的塔山只是一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外加一座土堡,守将只是个正五品防御,手下满打满算还不到三百人。
北海军十九团炮兵连的六门迫击炮在无人机的指引下,专找清军扎堆的地方炸,才打了一轮,塔山堡的土墙上就亮出了白旗。那名头裹绷带的防御见到团参谋长时,直接下跪哀求不要再开炮了。就刚才那几炮弹,一百多清军没了。
拿下了塔山,辽东清军南逃的路线就此被牢牢堵住。之后南线的北海军兵除留下两个营防守塔山外,其余部队迅北上,沿途收复了椵木冲堡、大兴堡、杏山堡、金厂堡,最终于8月25日占领了锦县以南十八里的松山堡,并于次日兵临锦县城下。
面对北海军的无人机加大炮,锦县城内的三千清军也就比塔山堡强了一星半点儿。当南面的永安门和东面的宁远门被炸塌后,自知不敌的锦州知府和锦州副都统相继自杀。满清跟北海军打了这么多年,知道北海军没有杀俘虏的习惯,于是城内幸存的四百多名八旗满洲兵在一名协领的带领下,开城投降。
至此,关外清军再无退路,赵新的“关门打狗”计划进入了第二阶段。
这场由赵新和邓飞策划的“盛京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北海军出其不意越过柳条边,兵围盛京;第二阶段,海上部队清扫辽东半岛沿岸城镇,夺取塔山乃至锦州,阻止辽东的清军南逃山海关;第三阶段,占领奉天府、兴京府,逼迫海城、辽阳、岫岩厅、凤凰城的清军缴械投降。
《清史》中关于塔山保卫战的记载不多,只有寥寥数语,毕竟松锦大战刚结束就遭遇一场惨败实在太丢人。真正把塔山攻防战记录下来的是朝鲜人,数年后朝鲜谢恩行副使、右参赞申濡(161o-1665)在《燕行录》中《塔山堡歌》的序言记载了大明塔山保卫战。其中说道:“人马阗入盈城,而炮火迅,呼吸之顷,焱举烬灭,一城荡然,蔑遗纤芥云。”之后到了顺治八年,朝鲜麟坪大君李出使北京,途经塔山时面对战后的废墟,写了一《塔山所怀古》:“万古惊心此地事,满城屠戮一无余。男儿一死何须恨,凛凛英名竹帛书。”
“有!”
听了老婆的话,徐坚让通信兵将马背上褡裢里所有的肉罐头都给了在场女兵。几个女兵捧着一大包肉罐头,直吞口水,恨不得马上打开解解馋。
“马哈鱼罐头也有,要么?”
“呀!鱼籽的,给我两个。”王聪儿笑颜如花,她最喜欢吃这个了。今年的马哈鱼洄游季她是赶不上了,前些天给她娘寄的信里还感慨了几句。
别看北海镇如今已经开办了十多家养猪场,每年出栏近五万头大肥猪,在本时空堪称恐怖;可相对于治下的百万人口,猪肉还是紧俏货。每年北海镇军民肚子里油水最多的时候,就是秋季大马哈鱼洄游的那一个月,鱼籽和腌鱼剩下的边角料一天三顿狂造,甚至在河边直接架着大锅开炖,奔着吃吐的节奏去。
如今北海军的士兵有两大爱好,看戏和吃红烧肉。
红烧肉就不用说了,只说看戏。每次大战前各团都要给士兵们搞一场演出,上演的都是经过穿越众改编的《白毛女》、《血泪仇》等,只不过相关内容都改成了满清贪官污吏和地主勾结,欺压贫苦人,于是被逼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最后在北海军的解救下,过上了幸福美好生活。此外还有秧歌剧《兄妹开荒》。
这些戏,老兵们已看过好多遍了,新兵也看过一两遍。虽然里面的那些情节看起来很简单,在另一时空的现代能让人嗤之以鼻,可不管新兵老兵,无论看多少遍,都和看第一遍一样新鲜。往往台上的演员唱出上一句台词,底下的人马上紧接下一句。演员们偶尔挥一下,稍稍改动台词和动作,底下的士兵们就跟有人挠他们的胳肢窝一样,乐不可支。
这两大爱好往往被主官和教导员们挥利用,当作战冲锋时,连长一般都是振臂一呼:“冲啊!打完了回去看大戏吃红烧肉呀!”每次的效果好的不得了,颇有喜剧效果。
“我走了,等打下奉天府再找你。”
还不等王聪儿反应过来,徐坚便和通信兵打马而去。王聪儿只得无奈的举起右手,冲着丈夫的背影挥动,这时袖子褪落下来,白皙的手腕上露出了一支闪闪亮的银镯子。
这镯子还是徐坚的母亲临终前留给他们兄弟的,当年嫁到东台徐家时的贴身饰物。徐家被抄后,所有财物被官府没收,一家人也被押解京城候审,到最后就剩了这支镯子贴身藏着。不管流放的路上有多苦,即便是在宁古塔缺吃少穿冻的哀嚎,徐坚他娘都没想用镯子换件衣服,换点高粱。到了当年冬天,在一个寒风呼啸的深夜,躺在枯草堆上已经奄奄一息的徐母从怀里摸出这个镯子,叮嘱一定要带在身边,会保佑兄弟俩平安无事。
直到跟王聪儿订亲的时候,徐坚这才将镯子当做聘礼,并告诉了她背后的故事。自此,王聪儿就一直戴着它,并打算当做徐家的传家之物。
转眼就到了8月中旬。随着熊岳、盖平、牛庄等地6续被攻克,北海军的海上部队在经过了数天的休整并完成补给后,兵进锦州以南的西海口,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便拿下了天桥厂。驻守在此的清军水营和炮台守军损失惨重,登6部队刚一上岸,幸存者就跑的无影无踪。
第二天,稍作休整的十九团向横亘在锦州和宁远州之间的塔山堡起进攻。
在明代的时候,塔山便是辽西走廊的战略要地。一百五十年前,这里还是个人烟稠密的军事重镇,松锦大战结束后,曾生过一场鲜为人知的惨烈攻防战。
当时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横亘在宁远州以北三十里的塔山堡犹如汪洋中的孤舟,陷入清军的猛烈攻势之中。时任塔山堡的明军守将佟翰邦得知锦州投降后,向七千塔山军民表达了自己的愤慨和决心:“我军将士死伤惨重,粮食奇缺,可知王朝已死。我义不生辱,必先自尽!”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