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联合收割机的轰鸣(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身后的伯麟轻声道:“大军门,不光是这里,北门和东门外也有!”
“走!去看看!”舒亮带着手下转身就走,此刻的他再顾不上惩罚那些看热闹的人了。
等去了城北和城东,果然如伯麟所说,而且效率和之前看到的完全一样。
期间他又接到南门守将派人来报,说浑河南岸也有数台巨大的收割机器。
舒亮闻言后顿时感到一阵眩晕,随即被亲兵搀扶着上马,脸色已是难看至极。
别说高粱了,现在连秸秆都没得抢,就给留了半尺高!北海贼这手可真够狠的啊!
由于北海军参与围困盛京的部队只有六个团,满打满算才一万五千人,即便算上支前民工也还不到三万,这么点人就算全部上阵,想要在短时间内用镰刀将几十万亩高粱全部收割入库是根本不可能,再说后勤那里也没那么多镰刀。
为了好好震慑一下盛京的十几万满汉老百姓,也为了拿下辽东后大力展农业,赵新在打开原之前就从富尔丹城调了二百多名驾驶员和维修工到威远堡。
部队拿下铁岭后他专门回了趟富尔丹城,将年初新买的三十多台收割机带了过来。
与此同时,后勤部在开原、铁岭两地招募大批木匠和铁匠,让他们按图纸,以流水线的方式打造上百辆四轮大马车。
虽说过程大费周折,可最终呈现出来的场面和结果还是令他很满意。今后辽东地区的主要作物还是以高粱和大豆为主,赵新可不会头脑热到把高粱地都铲了改种小麦,那么做纯属脑袋被门挤了。
就算统一天下,他要做的也是先保证老百姓吃饱。农业社会的中国历来是个自然灾害多的国度,年年都需要调拨粮食救济。
再有就是北海镇以后至少要招募几十万人治黄治淮,这么多人的口粮关内根本供不起,只能从关外调运。
北海军动用收割机这手把盛京城内的上上下下雷的不轻。到了晚上,城外的收割机依然在忙碌,田埂地头上点着无数堆篝火照明,阵地上值守的北海军甚至还时不时打出几照明弹,搅的十几万人彻夜难安,惶恐不已。
随着恐慌情绪的加重,到了第二天上午,盛京城内的粮价突然上涨。各家粮号眼瞅着秋粮无望,便开始惜售,一点点往外卖。
像城内最大的太和、天和等几家粮铺背后要么有满清宗室撑腰,要么就是盛京五部或是驻防八旗的官员参股。
这帮人邀约结伙,每天晚上都会碰头拟定第二天粮价。如此一来,有钱有势的和八旗兵倒是不担心,反而是那些从城外逃进来的
“随旗人”家庭扛不住了。话说八旗内有大量的汉人是众所周知的,这些人在后世被统称为
“汉军”。八旗汉军一般分为两个群体,汉军甲兵和内务府包衣三旗中的旗鼓佐领。
不过在辽东地区和京畿地区,除了上述两种在旗汉人,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群体;他们是由投充的汉人移民所组成的旗人社会,数量庞大、构成复杂,而且大多数不见于官方文献的记载。
这些人对外自称是
“盛京内务府三佐领属下人丁”,但他们并不属于盛京任何庄园中的旗丁。
清廷对这一群体的家谱和丁册单独管理,不列入八旗汉军。
“随旗人”说白了就是皇庄、旗庄的佃户,有些是带地投充,当上了庄头,就跟《红楼梦》里黑山村的乌进孝一般;更多的则是缺衣少食、饥寒交迫之辈,这些人大多是走投无路才投充到旗下田庄。
得知大量的
“随旗人”吃不起饭,盛京将军衙门、刑部、户部和奉天府便布告示,要求城内各家粮号不得涨价,必须按平日的价格出售,违者从重处理。
然而此举非但禁不住,粮价反而涨的更厉害了。
“随旗人”家里穷困,眼瞅着粮食买不起,便跑到承德县衙击鼓告状,要求惩治奸商。
舒亮担心民心不稳,便将处理粮价的大事交给刑部侍郎传森经办。传森回去和手下人一合计,最后决定拿一名从山东黄县来的单姓粮商开刀。
活该此人倒霉,谁让黄县如今被北海镇占领呢!盛京城内的粮市在西北方向的地载门内,也是每日粮商聚会拟定市价之所在。
传森禀明盛京将军舒亮和户部侍郎伯麟,亲自带领五十名甲兵和刑部的官差,突然来到
“恒盛号”,上来不由分说就把单粮商给锁了,然后就在地载门南面的十字路口圈出一块空地,当着围观人群摆下公案,亲自审问。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