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配合默契(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到了下午,贺新惊讶的现,剧组上下只要关系近一点的,居然都喊他“郎警官”。
他明白了,李兵兵不过是起了个头而已,他估计可能剧组所有人都看过《馒头》的视频。当然大家对他不过是善意的调侃而已,但同时也暴露他们和大部分普通观众一样,对《无极》观感的共鸣。
但贺新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认同,相比后世那些把观众的审美和智商按在地上摩擦的众多烂片相比,《无极》应该还能算得上是良心之作。
至少画面是美的,特效就时代而言是及格的,演员的表演是认真的。没有丧心病狂的滤镜磨皮,没有五毛钱的特效,更没有留海。
唉,说到底,还是这年头的观众过于挑剔了,还没有被后世的层出不穷的,各种刷新底线的烂片不断捶打,还没有锻炼出对烂片的足够容忍度。
此时《无极》随着票房突破1。8亿之后,已经到了上映的尾声。不管怎么说,《无极》已经成为仅次于《英雄》,国内票房第二高的电影。
其实《馒头》对《无极》并不是完全都是负面的,至少在票房方面还是起到了一些贡献,比如很多网友先看了《馒头》之后,反而主动买票去看《无极》,就是想看看这片子到底什么样子。看完了带着郁闷回来,打开电脑,在《馒头》视频下面来上一句评论《馒头》诚不欺我啊!
不过国内1。8亿的票房对于号称高达35oo万美元的总投资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继去年五月大肆在戛纳造势宣传之后,陈大导还打算参加今年的柏林电影节,试图复制《英雄》和《十面埋伏》在海外票房的奇迹。
当初缺席了戛纳的贺新再次获得了邀请。说实话,柏林电影节向来对华语电影比较青睐,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总是很尴尬,因为二月初开幕的柏林电影节往往会跟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撞车。
今年倒是个例外,一月二十九日春节,到二月九日柏林电影节开幕,已经是大年十二,跟假期冲突不大。但是期间却还夹着元宵节和情人节。忙了一整年,一直想好好歇歇的贺新再一次婉拒了这次邀请。
还是那句话,只要在合同上没有明确规定,帮忙是情分,不帮忙是本分。相比陈大导的情分,他还是觉得休息和陪伴家人比较重要。
“贺老师,您看可以吗?”
组里的型师是新来的,没有托尼老师的妩媚,是个挺精干的小伙子。可能是第一次给大明星理,有点小紧张。
贺新左右晃了晃脑袋,打量一下自己的新型,很普通的三七开,倒是符合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嗯,不错!谢谢啊!”
“贺老师,瞧您说的,应该的。”小伙子忙道。
一边麻利的用吹风机冲掉残留在头和脖子处的碎头,再用毛刷细细的刷了一遍。
因为年代戏,根本用不着摩丝、啫喱水之类的,只要干净整洁就行。
这年头的电影、电视剧在服化道方面都比较严谨,尽量贴近故事生年代的实际情况。比如《亮剑》里军装永远是皱巴巴的,李云龙的衬衫领子总是黑的一样。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电视剧里出现的军装永远是一尘不染,各种新潮的型,修身小西装,吃饭不是牛排就是红酒,出门都是红旗轿车等等。真让人怀疑原来在民国、抗日时期,我们国家比美国都要时髦、富裕。
呃,扯远了。不过每当写到服道化,总是忍不住要吐槽一番。
拍完《乔家大院》是大光头,之后变成板刷,接着是短碎。除了客串《石头》里的麦克,留着自己的头,之前一直是戴套。经历了重庆的高温,戴着套严严实实不透风,简直就是受罪。如今虽然是冬天,但少了头上的累赘,感觉人轻松了不少。
“郎警官,好了没有?”导演助理李杨,这会儿出现在化妆间门口催促道。
“你这家伙……”
贺新也无力吐槽,摇摇头,站起来道“行了,走吧。”
现场在二楼。
因为是当年段祺瑞的执政府改成的家属楼,中间间三米的过道显得格外宽敞。整条过道灯火通明,家家户户的厨房都安置在过道两边,用的是煤油炉子,非常有年代感。
这几天的戏,每天都需要近百名的群众演员,他们在楼梯上下,从楼下经过,比如现在正值饭点,家家户户真的在过道两边做饭炒菜,油烟味混杂着饭菜的香味,还有孩子在跑来跑去嬉闹,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贺新到的时候,就听到尹立略显沙哑的声音喊道“卡,过了!”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