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战乱前兆(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赵无忌道“一个月前,威远镖局接了一单生意,护送一批货去往南诏,镖师们今天早上回来了,带回了这个坏消息。”
苏小白脸色阴沉,心里很清楚,马上就要天下大乱了。
安史之乱的前兆,正是朝廷几次出兵南诏,结果接连失利,损兵折将,元气大伤,让安禄山等到机会,起兵杀入长安,燃起熊熊战火。
从历史记载来看,南诏本来是大唐的附属国,一直效忠于大唐帝国,后来南诏王被云南太守张虔陀逼反了,转投吐蕃王国,引三次大战。
大唐出兵征讨南诏,南诏国力微小,只好向吐蕃求助,得到吐蕃大军支援。
谁也没想到,强盛无比的大唐帝国,征讨南诏,三战皆败,不但阵亡了二十多万精锐之师,而且国力损耗巨大,兵力严重不足,国库亏空殆尽。
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史书有过详细记载。
当时,云南地区错综复杂,散居着许多野蛮部落,而蛮族称蛮王为诏,其中最有名的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
历史以来,这六个大型蛮族部落,桀骜不驯,喜怒无常,经常侵扰大唐边疆,令人防不胜防,虽然成不了大气候,但也很烦人。
后来,唐玄宗上位,英明神武,励精图治,有心要收服洱海地区的蛮族,解决一大隐患,明确扶持六诏之一的蒙舍诏。
因为蒙舍诏群居巍山附近,位于诸诏之南,唐玄宗下旨,封蒙舍诏领皮逻阁为南诏王,打算助他统一南诏。
皮逻阁不负所望,在大唐帝国支持下,往后数十年间,他恩威并用,先灭越析诏,次灭施浪诏,又灭蒙巂诏,收服邆赕诏和浪穹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定都太和城。
从此以后,皮逻阁成为名符其实的南诏王,臣服于大唐帝国,得到唐朝的赞赏和嘉奖,封皮逻阁为云南王、越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并赐名蒙归义。
六诏统一之后,大唐陈兵于洱海地区,建立各种行政机构,设置最高长官,名为云南太守,与南诏相安无事。
大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皮逻阁谢世,不料引了储位之争。
皮逻阁生有四子,长子阁罗凤、次子诚节、三子成崇、四子成进。
据传长子阁罗凤,并非皮逻阁的嫡亲,只是一名养子。
皮逻阁逝世后,王位承袭出现了纷争,长子阁罗凤与次子阁诚节都想争夺王位,双方人马大打出手。
结果,由于阁罗凤文韬武略,战功卓着,最后赢得了王位。
而次子阁诚节,则因争夺王位失败,而惨遭放逐。
可是问题来了,当时云南太守张虔陀,支持南诏王嫡子阁诚节,不认可阁罗凤继承王位,表奏其罪,羞辱其人。
双方为此生矛盾,逐渐愈演愈烈,以至于刀兵相见。
阁罗凤心怀忿怨,忽然兵攻打姚州,很快打破州城,杀死了云南太守张虔陀。
这一下,唐朝为之震动,想不到安稳了数十年的南诏,又生了叛乱,不仅损失了许多守城兵马,连朝廷命官都被杀了,这还得了……
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大唐出兵征讨南诏,以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为主帅,统兵十万,攻打南诏。
阁罗凤惶恐不安,当即乞援于吐蕃,吐蕃与大唐是宿敌,为争夺边疆地盘,双方你来我往,一直征战不休。
而且,吐蕃与南诏接壤,历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早就想离间南诏国,一起对付大唐,收到求援消息后,毫不犹豫出兵支持南诏。
阁罗凤得到吐蕃援兵支持,又有地理优势,大败唐军于西洱河,十万大军惨死沙场,鲜于仲通侥幸逃脱,后来受到朝廷贬罚。
正因如此,永王李璘兼任了剑南节度使。
南诏国,从此归附于吐蕃,不得不听从吐蕃指使,越对大唐构成严重威胁。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也就是今年上半年,大唐再次出兵征讨南诏,以李宓为主帅,何履光为先锋,率领十余万精兵征伐南诏,没想到又失败了。
在南诏生的三场大战,大唐一败再败,总共损失了数十万精兵,已然动摇了国之根本。
接下来,四处战火将起,很快就是安史之乱……
喜欢黑唐行者请大家收藏黑唐行者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