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以色列国(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公元前931年所罗门死后,北方的十个支派便马上脱离以色列联合王国,由耶卢波安一世做王;而南方的两个支派,即犹大支派和便雅悯支派,则依然由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领导,自此,约一百多年的以色列联合王国结束,国家分裂为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
南部群体(即南国犹大)有两个部族,以较为强大的部族犹大来命名;而北部群体(即北国以色列)则有1o个部族,仍然保持着以色列的名称。因此,居住在南部犹大地区的人,自此被称作犹太人;而居住在北部以色列地区的人,便保持以色列人的称号,从而使犹太人与以色列人一样,都具有种族和民族,乃至国家的多重意义。。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被新亚述帝国所灭。南方的犹大王国作为亚述的附庸国苟活至亚述帝国被新巴比伦帝国取代。亚述灭亡后,犹大王国暂时受另一强权埃及第二十六王朝保护(作为埃及的附庸国),公元前588年埃及背弃承诺,撒回了驻军,因为没了保护,新巴比伦帝国于公元前586年灭了犹大王国。
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派兵攻打犹大王国,没了先前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保护(埃及为了自身利益不想和巴比伦起冲突),耶路撒冷很快沦陷,遭到了巴比伦军队的烧杀抢掠,大批幸存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留下的只有一些老弱病残。这次事件史称“巴比伦囚虏“。
尽管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但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宗教和文化,他们依然在一些祭司和利未人的后裔带领之下举行各种宗教活动,并开始在巴比伦建立犹太会堂。犹太人也在这段时间开始编纂典籍,《旧约圣经》被认为是在这段时期编纂的。
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第一帝国的居鲁士二世所灭。居鲁士二世颁布居鲁士文书,下令犹太人可以回去重建家园,不少犹太人便回到以色列重建耶路撒冷。他们在前52o年开始重建第二圣殿,并于前445年至前443年重建耶路撒冷城墙,即今西墙的一部分。
古典时代及中世纪前期
经历过新亚述、新巴比伦、波斯、希腊(以及继业者托勒密埃及和塞琉古)等古国的统治,犹太人在这一地区逐渐衰落。
哈斯蒙尼王朝
由马加比家族建立,存在在希腊塞琉古帝国时期半独立国家,被视为独立的以色列。最终在公元前37年被罗马人灭亡,后来大希律王被罗马共和国封为犹太王,开始了希律王朝(英语:herodiandynasty)。大希律王死后,罗马帝国随即将犹太地改为犹太行省,委任总督管治,而之后封的犹太王只是象征性,实权在总督手上。
罗马帝国及希律王朝时期
哈斯蒙尼王朝灭亡后,罗马人任命了大希律王为犹太人的王,开始了服从罗马帝国的希律王朝(英语:herodiandynasty)。大希律王统治时期的以色列叫希律犹太王国(英语:herodiankingdomofjudea)(公元前37年-前4年)。
大希律王死后罗马帝国将犹太地分为四个郡王统治,均为希律的后代:希律安提帕斯、希律亚基老(英语:herodarche1aus)、希律菲利普二世(英语:phi1ipthetetrarch)和莎乐美一世。其中统治犹地亚核心地区的分封王希律亚基老因为残暴统治而于公元6年被罗马皇帝屋大维罢免,他的领地变为罗马“犹太行省”,委任罗马总督长官管治,而其余三位分封王:希律安提帕斯、希律菲利普二世和莎乐美一世的领地仍受犹太行省管治,因此三位分封王的存在是象征性。
《圣经》由新约开始,记载的事件背景多为犹太行省和三位分封王领地等地方。罗马长官(英语:prefect)的地位及权力亦比由罗马皇帝指派的犹太地其余的三位分封王更高。
公元39及41年,希律亚基帕一世重新获得整个犹太地,继大希律王后又一位王作为犹太人的王,直到他在44年死亡,由希律亚基帕二世继位,但只拥有加利利和先前希律菲利普二世的封地,犹太行省仍然存在。公元66年和132年,为了反抗罗马帝国统治,当地犹太人起了犹太战争以及巴尔柯赫巴起义,但均遭到第十海峡军团的镇压,亚基帕二世逃往罗马城,希律王朝亦在此时终结。
罗马帝国后期及东罗马帝国时期
公元7o年犹太战争结束后罗马继续管治,在132年的一次大规模起义失败后,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将犹太人驱逐出这一地区,将地名改为“叙利亚-巴勒斯坦”,从此以色列地犹太地多了一个家传户晓的名字一“巴勒斯坦”。虽然如此,千年来小部分犹太人一直留在巴勒斯坦,但主要的犹太人口从以色列南部移至北部、或其他大陆。犹太教最重要的两本经籍《密西拿》和《塔木德》经也是在这段时期写成。
39o年犹太行省正式被拆分为三个省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由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继承。
中世纪、近代至现代
公元638年,阿拉伯帝国趁拜占廷帝国刚结束了激烈的拜占庭-萨珊战争夺取该地区的控制权,之后一千多年数个musi1in帝国统治过这个地区;包括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法蒂玛王朝、塞尔柱帝国,以及花剌子模(非常短的时间)。在126o年埃及马木留克王朝进一步打击在黎凡特的十字军国家及蒙古势力,1291年耶路撒冷王国亡于马木留克,代表着在中东的十字军全部被消灭。马木留克统治这地区至1517年。
奥斯曼时期
接着在1517年埃及被奥斯曼帝国征服,这地区亦顺理成章地成为奥斯曼帝国一个省份。至1918年奥斯曼帝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192o年由英国托管到1948年。
英国托管时期与锡安主义和犹太人回归
近几个世纪以来,诸多流亡海外的犹太人一直试图返回以色列。18oo年,在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总人口约1万人,据奥斯曼帝国人口统计,此时约3o万总人口划分为犹太人3%,基督徒1o%,musi1in87%。18世纪开始有数波小型的回归潮,从数百到上千人不等。
在1878年,佩塔提克瓦出现第一个大型的犹太人农场社区,此时在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总人口约3万7千人。第一次大规模的回归浪潮则始于1881年,散居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来到中东定居,并从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1896年,基于犹太人在东欧受到种种迫害,维也纳记者和剧作家西奥多赫茨尔起了锡安主义运动,又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该运动号召散居全世界的犹太人“回归故土”,恢复本民族的生活方式。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他召集第一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大会决议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公司”等相应机构成立,帮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锡安主义运动的展推动“第二次回归浪潮”(19o4-1914年),约有4万名犹太人返回定居,至1914年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总人口约9万4千人,占总人口7o万的13%。此时当地尚极少生musi1in、基督徒和犹太教徒的宗教及民族冲突。
此时该地区仍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个省。一战中,1915年,在丘吉尔的主导下,英法军队对奥斯曼帝国动了加里波利之战,遭遇惨败。随后1915年7月至1916年1月,英国高级专员亨利麦克马洪与地方领侯赛因本阿里互通信函,达成着名的麦克马洪-侯赛因协定,并由英国陆军中尉军官,阿拉伯的劳伦斯,组织当地以贝都因人部落为主的军事力量与奥斯曼帝国作战,有效削弱了奥斯曼帝国的势力。1916年5月16日,英国的中东专家“马克赛克斯”和法国外交官“弗朗索瓦皮科”又签订了赛克斯-皮科协定,以图获得法国中东军事力量的支持。1917年一战尚未结束时,英国外长贝尔福表《贝尔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家园,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亦试图获得犹太人支持,虽然当时犹太人在约旦河西岸今巴以地区拥有土地为o%,人口不足1o%。在战中,英国分别向阿拉伯人、法国、犹太人三方允诺了存在矛盾的对当时奥斯曼帝国领土的划分。
一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完全退出中东地区并于1923年瓦解,而阿拉伯部落之间纷争不断,最后1918年默认由英国占领。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英国决定将今叙利亚地区转交法国,将今伊拉克地区划给费萨尔伊本侯赛因;192o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其余部分。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外约旦地区(现约旦)为哈希姆家族管理,西部内约旦地区被正式称作巴勒斯坦地区为英国管理。在东西约旦,犹太人原本与阿拉伯人混居,1922年在约旦河西岸今巴以地区犹太人略降约8万4千人,占总人75万的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犹太人掀起“第三和第四次回归浪潮”,1931年犹太人在约旦河西岸今巴以地区占总人口的17%。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导致与当地阿拉伯人爆冲突。如泛阿拉伯主义者,阿敏阿侯赛因在192o年动一场巴勒斯坦暴动。1931年今巴以地区犹太人口达到17万,约1百万总人口划分为犹太人17%,基督徒9%,musi1in74%。
1933年,纳粹在德国上台后开始驱逐犹太人,同期美国经济大萧条引反犹风潮拒绝接收犹太移民,而此时中东相对平静,导致“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接着1937年起锡安主义者多次动对阿拉伯平民的恐怖袭击,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数场暴动生。对此英国在1939年颁布一份白皮书,规定1939年起的五年之内犹太人可再移民7万5千人,此后不再接受犹太移民。这份白皮书被许多犹太人和锡安主义者视为是对犹太人的背叛,并且认为那违背贝尔福宣言。阿拉伯人的抵抗也并没有就此平息,他们希望完全停止犹太人的移民。194o年,犹太人已占当地居民总数的3o%。1942年后在欧洲生纳粹的犹太人最终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犹太人回归。1944至1948年之间,约2o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o万犹太居民。1947年,犹太人达到63万占当地总人口197万的将近13,已拥有6%的土地,根据圣经中描述建立的“传统聚居点”实际建在当时阿拉伯人拥有的土地上。
以色列复国和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7年,鉴于锡安主义者与阿拉伯人两者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批评声浪增加,犹太人宣布将于1948年5月14日建立以色列国。1948年5月15日,英国政府决定切割巴勒斯坦托管者的身份。
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保持增长;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大屠杀影响,移民数量骤增,伴随着与阿拉伯人的冲突,犹太人复国主义情绪高涨。分别建立犹太人以色列和阿拉伯人巴勒斯坦国的分治理念也获得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成立“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苏联),13国反对,1o国弃权(包括英国),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再分为两个国家(之前约旦河东岸的上巴勒斯坦领区77%于一战结束不久的巴黎和会已划给哈希姆家族管理,成为今天的约旦,但当时犹太复国主义尚未极端化,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尚和平混居);约旦河西岸划为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分治,分为多块交错的领土,两国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避免双方生冲突。分裂方案在已开领土上大致采取照顾传统聚居点、按人口比例均分的原则,但考虑到未来大量犹太难民的迁入,将南部人烟稀少的内盖夫沙漠划入犹太国,故犹太人以相对少的人口占据较多的领土。联大决议使当时实际只控制了巴勒斯坦6%的土地和只占巴勒斯坦人口13的犹太人得到了巴勒斯坦地区56%的土地(约1。52万平方公里),而已经控制了巴勒斯坦94%的土地和占巴勒斯坦人口23的阿拉伯人仅得到43%的土地(约1。15万平方公里)。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分治方案的当日,本-古里安接受该方案,但阿拉伯国家联盟认为联合国无权干涉当地事务不予承认,坚持不让以色列复国,作为占领和托管方的英国对决议表决弃权。于是阿盟国家对以色列展开为期三天的军事行动,紧接着犹太人组织民兵部队展开还击,这些战斗很快便蔓延为大规模的冲突,继而引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以色列在1949年5月11日已经被承认为联合国的成员国;与之相反以色列并未承认及遵循联合国181决议划定的领土与国界。
在以色列复国的隔天,英国宣布结束托管,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对以色列“驱逐”(阿拉伯不承认以色列国,因此名为宣战,但实际是没有这样的正式宣言),几天内集结军队开始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进攻。北边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军队都在接近边界的地方被阻挡下来,来自东面的约旦军队则攻下耶路撒冷的东部,并且对城市的西部展开攻击。在缺乏外国正式军援的情况下,犹太人民兵部队阻挡约旦军队,而地下的国民军组织部队也阻止来自南方的埃及军队。从6月11日开始,联合国宣布一个月的停火令即“28日停火”,在这段期间里以色列秘密备战,以色列国防军正式成立,7月9日,经过充分准备的以色列军队向阿拉伯军队动攻击,这次进攻名为“十天进攻”,取得胜利。在数个月的战斗后,双方在1949年达成一则停火协议并划清暂时的边界,这条边界线被称为“绿线”(green1ine)。以色列在约旦河的西方侵占额外的23。5%的管辖领域,约旦则占有东耶路撒冷、以色列南部一块山地区域和撒马利亚,后来那里被称为西岸地区。埃及在沿海地区占有一小块的土地,后来被称为加沙地带。
大量的阿拉伯人在该次的冲突中被迫逃离,以色列在独立战争取胜后,并不许这些巴勒斯坦难民重返家园,但承认留守的阿拉伯人拥有以色列国籍。阿拉伯人将此次流亡称为“??????(大灾难)”,估计有至名阿拉伯人流亡,后来称为巴勒斯坦难民,联合国估计有人。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冲突、以及巴勒斯坦难民的问题一直持续至今。随着1948年的战争,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口开始迁入以色列,大量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犹太难民使得以色列的人口遽增两倍。在接下来几年里将近名瑟法底犹太人移民,其中约有人迁移至以色列,其他的人则移民至欧洲和美国。
第二次中东战争
亦称苏伊士运河战争,在1954年至1955年间,担任以色列总理的摩西夏里特为报复埃及对以色列封闭亚喀巴湾,阻止以色列船只使用苏伊士运河,试图轰炸埃及未遂而爆丑闻,造成以色列在政治上蒙羞。埃及在1956年国有化苏伊士运河,又引英国和法国对此相当不满。以色列“在遭到一连串阿拉伯地下民兵部队的袭击后”,秘密地与英法两国结盟,对埃及宣战。在苏伊士运河危机后,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作为三国盟友的美国也不满这次秘密行动,他们将英法的侵略看作是殖民主义的再次体现。英法以三个国家遭到联合国的谴责,以色列被迫从西奈半岛撤军。1955年,大卫本-古理安再次成为以色列总理,直到1963年才辞职。在古理安辞职后,列维艾希科尔继任总理。
第三次中东战争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