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剿匪1(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不过,有一项情报非常重要,就是这群流寇自己在山里开垦荒地,建立了寨子,说明这群流寇有定居下来的念头。毕竟,很多人迫于生计加入了流寇,可是做流寇的日子也不好过,居无定所,一家人跟着遭罪,流浪久了就想定居。。bqgee。
不是所有流寇都能做大做强的。
只要知道了他们的老巢,这事就不难办。
为了减少路途耽误的时间,杨易率军进抵汾州,命马进率一大哨护送辎重队继续朝黄河进,自己则带军直接杀进吕梁山。太原参将应时盛也率军前往配合。
吕梁山绵延近千里,山高林密,历来是盗匪出没的地方,也适合打游击。如果全面围剿,非数万大军不可,而大军在山里行进十分不易。自己这点人马撒进去都看不到影子,唯有打蛇打七寸。
流寇主要据点在积山一带,杨易于是和应时盛的军队大张旗鼓的向积山开拔。
吕梁山沟壑众多,大军沿着河谷进军,越往里走,山势越险峻。
“每次官军进剿,流寇都借助地形偷袭官军,官军追击,流寇则分散逃窜。而官军分兵追击,又容易受流寇的包围,所以历次进剿均无功而返”应时盛给杨易讲述历次剿寇的得失。
看着连绵的群山,杨易不得不承认这是打游击的好地方。“没想到匪还懂兵法,知道各个击破。参将大人可知道匪的来历?”
“匪赵胜,绰号点灯子,陕北人氏,据说以前在边军呆过,懂兵法韬略。崇祯四年,跟着紫金梁王进入山西。紫金梁王死后,流寇内讧,在官军围剿下,流寇主力过了黄河逃入河南,而点灯子留了下来,蛰伏了一段时间,待官军主力离开山西后,这股流寇就开始打家劫舍,只是动静不大,也没有攻占城池,所以就交给地方驻军解决。流寇藏匿深山,官军数次围剿都铩羽而归。但去年大旱之后,点灯子动静越来越大,四处劫掠,甚至一度打到太原附近。巡抚大人几次上书欲调朝廷大来围剿,都被朝廷压下了。”
杨易从应时盛的话中忽然捕捉到了点什么,干旱!对,流寇屯田,因干旱收成少,那么粮食歉收缺粮。还因为干旱,不少百姓变成流民加入流寇,人员增加要更多粮食,所以,点灯子不得不铤而走险四处劫掠。
流寇既然是为了粮食,那就在粮食上做文章。
积山位于群山之中,主峰山势陡峭,半山腰坡度平缓,开垦出不少田地,冬小麦已然黄,要不了多少时日即可收割。
山风一吹,麦浪起伏。
视线沿着蜿蜒的山脊一路延伸,地势越陡峭,一座木制栅门挡住去路,连同栅门的是沿山势而建的低矮石墙。在石墙上有手持武器的青壮把守,这就是点灯子的老巢山寨。
此时寨子里气氛凝重。
“寨主,官军又来了,”手下人来报。
寨主就是绰号点灯子的赵胜,自从起事那天起,就同官军结下了死结,官军不来才稀奇呢!赵胜心态非常平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个球!有多少人?”
手下报告,“兄弟们数了,前锋千人左右,全是马队。应老不死的有三千人马,在谷口立寨,没有进山。”参将应时盛数次带兵进剿,山匪们都认识,还给其取了外号老不死的。
赵胜一声冷笑,“一千多人就想攻打我们,痴心妄想!两月前,上万官军来犯还不是折戟沉沙,真是不长记性。”
二把手苗凤有些书生气,分析道,“依我之见,这支官军应该是先锋,前来探路的。麦子即将收获,想必不久之后,官军大队人马必然来犯。以往官军一来,我们躲进深山了事,但现在我们要是跑了,麦子就成了官军的囊中之物。”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