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弱国的悲哀(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有人会问,智氏跟魏氏、韩氏结盟,结果魏氏、韩氏跟赵氏的合作变得更为紧密,智氏与魏氏、韩氏结盟做什么。
要知道的是,魏氏没有跟智氏正式结盟之前,智氏与韩氏已经是盟友的关系,然而智氏与魏氏的联动要多得多,心里有想法的韩氏答应带着赵氏在卫国一起玩,四个卿位家族的关系看上去简直就是太过于错综复杂。
虽然智氏跟赵氏的实际关系很不好,但是双方的下一代又定下了亲事,总要维持一个表面上看得过去的局面。
恰是智宵与季嬴有婚约在身,智氏与赵氏并未进入到明面对抗阶段,导致魏氏、韩氏可以假装不知道智氏在针对赵氏,两家再与赵氏进行合作,乃至于是进行扶持。
是的,韩氏答应带赵氏到卫国一起玩耍,包括魏氏不排斥赵氏在卫国一块分润,出点都是在增强赵氏的实力。
至于魏氏和韩氏为什么想要增强赵氏的实力,压根不用过多猜测的嘛。
今天,司马寅特地来智氏府宅拜访,代表赵鞅邀请智宵前往“晋阳”作客,说法是代国之主与中山国之主都在“晋阳”那边,智宵过去便能与未来的连襟先行熟悉了。
“代国便罢了,中山乃是狄人之国,有何资格称我连襟?”智宵看上去非常不悦。
代国尽管只有上层是诸夏苗裔,余下八成以上不是狄人便是戎人,好歹是周王室承认的分封国之一,算是诸夏文明的一员。
中山国是个什么情况?他们是由诸多支狄人合并而成的势力,很努力想要诸夏化,问题是血缘关系上跟诸夏体系压根就是一点都没有关系。
现在是什么社会?是宗族社会。
而宗族社会又是个什么?说白了就是以血缘关系来辨认亲疏的社会环境。
宗族社会永不过时,只是到春秋晚期阶段,各诸侯国并不纯粹看血缘关系,讲究的是利益。
诸夏的各分封国可以看利益选择立场,无非就是自家内部的纷争,轮到与中山国接触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很早之前,管夷吾就已经提出了华夷之辩的理论,进而建议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的国策。
也就是说,管夷吾在世的时代,诸夏就出现了种群族裔的区分。从某方面来看已经有“民族大义”的概念,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民族大义是近现代从西洋舶来。
二十一世纪之初的谬论有许多,不过是由于长期落后,国力真的不强大,再遭到舆论战的误导,搞得大多数人出现认知上的错误。
诸如外国月亮比较圆,外国空气非常香甜,外国医疗全面免费,巴拉巴拉一大堆。内部各种各样的劣根性,男女之间的矛盾,等等的很多。它们其实就是舆论战失利下产生的错误认知。
拿分餐制来说,诸夏大地在蒙元之前,从诸夏有王朝建立的那一刻起,有点身份的人都是采用分餐制,结果在舆论战的误导之下,分餐制的起源地变成在西洋了。
东西方都出现过璀璨的文明,只是西方在罗马变成东罗马之后,欧罗巴大6就进入到蛮族统治的黑暗时代,要到文艺复兴时代才重新步入文明社会。
现阶段,欧罗巴大6的凯尔特人和原氏日耳曼人还在过茹毛饮血的生活,罗马是一个疆域范围不过七百平方公里鼻屎大的共和国,希腊半岛上密密麻麻的城邦才是欧罗巴的文明之光。
倒是在西亚有一个疆域面积横跨亚洲、欧洲、非洲的庞大帝国,她的名字叫波斯,亦被称为波斯第一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
纯以文明等级来论的话,第一梯队便是诸夏、波斯、希腊,其余……诸如以后很是牛逼轰轰的罗马,她们在当前什么都不是。
中山国要是在文明等级有个排名的话,大概能排在第二梯队?
哪怕是那样,智宵仍旧有绝对的资格去蔑视中山国,不认可中山国之主始均辽能够在地位上跟自己并列。
司马寅被智宵一问,问得脸上无法控制地出现尴尬的表情。
赵氏因为家庭背景的原因,确实对华夷之辩不是那么看重。
说到底,赵氏的大宗一支本身就有狄人的血统,他们肯定要模糊掉华夷之辩,要不然自己岂非也要因为有异族血统被诟病?
正是因为赵氏有狄人血统,他们选择跟中山国联姻,不止赵氏本身没有觉得丢脸,连带外部的家族或诸侯国也是谁都没有感到诧异。
智氏并没有与诸夏之外任何人联姻的记录,认可诸夏文明才是最牛逼,根红苗正的智宵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去讲那些话。
万分尴尬的司马寅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站起来行礼之后,选择了立刻告辞。
智宵完全是故意将场面搞得那么难堪。
去“晋阳”那边?智宵只会在某一天率军前去,作客是永远不可能去“晋阳”作客的。
信不信智宵敢去“晋阳”作客,赵氏就敢动手将智宵扣押住,或是制造意外让智宵死亡?
在司马寅离开没有多久,智申过来了。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