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闲聊(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北宋王朝建立后,将“以文治国”推向了一个历史的新高度,“闻喜宴”也进一步提档升级,变成了科举考生们梦寐以求、人人称羡的“琼林宴”。
北宋建立后,承袭了后周时代的旧制,依旧按期举办“闻喜宴”。而这场饭局从内容到形式都基本定型,是在宋太宗时期。
宋朝的“闻喜宴”,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4年)开始,一直在北宋皇城的琼林苑举办,因此,这场宴会又被称为是“琼林宴”。
在宋朝皇帝们的大力支持下,“琼林宴”也彻底摆脱了考生们私人聚会的性质,成为一场高规格的官办科举盛宴。
跟现在我们请客吃饭一样,决定一场饭局主题的,除了酒桌上人们的谈话,还有就是这场饭局由谁来买单。
在宋朝初年,实行的仍然是皇帝赐钱制度。比如在宋朝史料文献中,就有“又赐准钱二十万以张宴会”、“左藏钱十万资费用”等文字记载????????????????,说明了这些“闻喜宴”的费用主要由皇帝来买单。
但从赐钱数目的不等来看,它仍然没有形成一定之规。到了宋神宗时期,于是就出现了所谓“期集费”,这是朝廷赐予新科进士们饮宴和编写“同年小录”(类似于同学录)的专项费用。
而这条专项经费制度,一直延续到了南宋,成为宋朝的惯例。
钱的问题解决了,这场的饭局组织,又该由谁来负责呢?
为了保障新科进士们能够吃好喝好,宋朝皇帝可谓煞费苦心,专门安排了负责皇帝祭祀、朝会、巡幸、宴享事务的专门机构——仪鸾司,负责做好“琼林宴”筹备工作。
按照规定,仪鸾司的工作人员要将宴会需要的有关器具,有序安放在琼林苑中,并按照参宴人员的年龄、地位等因素安排好座位。
由于皇帝不会亲自主持宴会,所以,还需要安排一些官员(比如考官们)陪宴。而这些人如何落座,也是仪鸾司需要统筹考虑的问题。
另外,宴会上需要全程演奏雅乐,还要布置好奏乐所需要的器材,等等。
皇帝安排只给自己服务的仪鸾司负责筹备整个饭局,可见他们对“琼林宴”是何等的重视。
琼林宴从宋初开始形成定制,经过一百年的展,各项礼仪制度都已经十分完备。
关于“琼林宴”的程序,除了按照一定规矩饮宴和欣赏礼乐之外,我们重点介绍这样两个环节
赏赐皇帝虽然不亲自参加“琼林宴”,但对于新科考生们的物质赏赐,还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赏赐主要有“诗”、“书”、“袍”、“靴”、“笏”、“冰”等几类。
其中,“诗”一般由皇帝亲自所作。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宋太宗即位后第一次的科举考试,他向参加“闻喜宴”的进士们赐诗两,从此,皇帝为新科进士们赐诗,就成为了宋朝“琼林宴”的惯例。
而“书”主要是一些儒家经典,比如《大学》、《中庸》等典籍。皇帝为何要送这几本书给即将走上仕途的学子们呢?
其实,大概了解这些书籍内容的人可能都猜到了,皇帝是想让他们经常翻阅这些书,时时记着儒家的修身治人之道。
说到“袍”、“靴”,它们都是古代官员们的日常着装行头。而“笏”则是笏板,也称为奏板,是大臣上朝时拿着的一块弧形板子,可以在上面记事,当笔记本用。
最后剩下的“冰”,就有一些令人费解了,皇帝为何要给他们赐冰呢?
其实,在“琼林宴”上赐冰,大多数生在南宋时期。大家看看南宋的疆域图就知道,这个在淮河以南的国度,气候温暖潮湿,冰是十分罕见的东西。
簪花,意思是在头上或者幞头(古代男子头巾)上戴花。
男人头上戴花,这在今天的眼光看来,多少有点违和,但在宋代,簪花却是一种盛行的礼节。
每逢重大传统节日,男子头戴一朵花,是喜庆和荣耀的象征。
而在皇家宫廷饮宴之中,皇帝给大臣簪花的现象非常普遍。在“琼林宴”中,亦是如此。
“琼林宴”一般实行“九盏制”,以歇宴赐花为标志,实行前五盏、后四盏的行酒制度。
大家饮完前五盏以后,进入到了宴会间歇时刻,这个时候也就是赐花的时间段。
“人赐宫花四朵,簪于幞头上,从人下吏皆得赐花。”
众人簪花以后,“望阙位立定,谢花再拜”,然后各自归位,再行酒四次,宴会结束。
“琼林宴”或者说“闻喜宴”,是古代帝王们十分重视的科举盛宴。因为它对于一个王朝的展和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场宴会,标志着这些新科学子们正式通过考试,踏上仕途,成为这个王朝的统治阶层。这或许是他们一生中所参加的最为重要的一场饭局。
而作为帝王们来讲,他们可以在马背上打天下,但不能在马背上治天下。而要治理好天下,就需要这些文人们为他们真心实意的效力。
所以,宋朝廷出资并筹备这么一场庆贺宴会,无非是借助它的影响力,来提高文人们在整个国家的地位、同时,它还相当于在天下人面前为“科举制度”打了一个“硬核”广告,告诉天下读书人,朝廷是如何重视和优待这些科举及第者的。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