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页(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位。
一、经学啖助开路解《春秋》6淳集成
啖、赵、6虽然是中唐有影响的学者,但史籍对他们的生平、学术关系的记载
却语焉不详,往往引起混乱。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先从6淳说起[注]。
6淳,字伯冲,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是梁代名儒6澄的七世孙,后因避唐
宪宗李纯讳,改名质。他自称&1dquo;世以儒学著时”,可知其家以儒学为业。《旧唐书》
卷18o;有经学,尤深于《春秋》,少师事赵匡,匡师啖助。”关于他与
啖助、赵匡的关系,历来人们的认识都含混不清。除此一说外,《唐书》卷2oo说
赵、6皆为啖助弟子,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3认为匡师助、6师匡、助。今考
吕温代6淳写的《进集注春秋表》,其中说:&1dquo;臣(按:指6淳)不揣蒙陋,裴然
有志,思窥圣奥,仰奉文明,以故润州丹阳县主簿臣啖助为严师,以故洋州刺史巨
赵匡为益友,考左氏之疏密&he11ip;&he11ip;”[注]在这里,6淳明确地称啖助为&1dquo;严师”,赵
匡为&1dquo;益友”,这是关于他与啖、赵二人关系最为明白的材料。另据柳宗元《6文
通先生墓表》说:&1dquo;有吴郡人6先生质,与其师友天水啖助泪赵匡,能知圣人之旨。”
可知啖、赵二人,一为6淳之师,一为6淳之友。事实上,啖为师,赵为友,6淳
已作了明确的回答,已不存在什么问题了。还有一点,6淳在《春秋集传纂例》卷
1《修传始终记》中简述啖、赵二人的生平时,称啖助为&1dquo;啖先生”,称赵匡为&1dquo;赵
子”,称啖助之名时说&1dquo;讳助”,而称赵匡之名则直接说&1dquo;名匡”,尊敬的程度大
不同,也可以作为啖助为师、赵匡为友的旁证。
6淳的老师啖助,字叔佐,出生于唐太宗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赵州(今
河北赵县一带)人,后迁居关中。他学识渊博,对儒家经典造诣颇深。唐玄宗天宝
末年,客居于江东。后来因中原地区生了安禄山、史思明之乱,他再没有回到关
申故里。在江东,他以文学入仕,做过台州临海县尉、润州丹阳主簿。任满后,就
在丹阳住了下来。他继承了先儒那种安贫乐道的精神,虽穷居陋巷、粗衣蔬食,仍
处之泰然。在这里,他潜心于《春秋》学研究。他不满意于前人对《春秋》的理解,
认为前人&1dquo;传已互失经旨,注又不尽传意,《春秋》之义几乎泯灭”,于是愤著
述,&1dquo;考核三传,舍短取长,又集前贤注释,亦以愚意裨补阙漏,商榷得失,研精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