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群寇汹汹自海来(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乍浦的倭寇大营中,一众倭寇正在商量准备去哪里劫掠。乍浦的倭寇头目许栋和拓林的倭寇头目叶麻,还有一个日本人,正在大营商量着下一步的计划。
许栋为叶麻的介绍道:“这位陈东陈头领,他麾下可是有四千倭国武士。”叶麻赶紧起来向他行礼,陈东是萨摩藩岛津隆久弟弟的下属,陈东只是他的化名,他其实是个倭人,在这伙倭寇中,看起来许栋是老大,但是实际上陈东才是真的管事的人。
眼下三个头目正在商量下一步的行动,眼下的形势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张经退后,号称宿将的俞大猷也被击败,现在倭寇麾下两万余,其中真倭不下五千,可以说本钱是十分雄厚了。
许栋的意思是就近劫掠嘉兴及附近,他的想法很简单,现在张经退走,嘉兴城内一定是人心惶惶,嘉兴附近的富户肯定都会进入嘉兴城避难,只要攻破嘉兴城,就可以大抢一把的。
而且在许栋看来,嘉兴城虽然有俞大猷这样的宿将坐镇,但是守城的官军都是新败之兵,根本没有几分战力,对于打破嘉兴府城,许栋觉得还是有信心的。
也叶麻主张去南直隶劫掠,因为他刚刚被南直隶官军赶出了自己的巢穴,想要借许栋之手报复官军,他极力主张去南直隶劫掠,他也很清楚,许栋并不是这伙倭寇中做主的人做主的另有其人,就是这个化名陈东的倭寇,倭寇最大的特点就是贪婪。
于是叶麻极力渲染苏松的富裕,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大明最富庶的地方,尤其是松江,是大明的纺织中心,有道是松江棉布,衣被天下,松江府有海量的棉布,苏州更是有大批精美的丝绸,这是倭寇最为看重的,大明的丝绸、瓷器都是在倭国极为值钱的货物。
至于可能会遭遇南直隶官军的阻拦,陈东根本不在意,这些倭人,不过是他们岛津家收罗的流浪武士罢了,就是全死绝了,他也不会眨一下眼睛,至于叶麻、许栋等人的死活,和他们的实力会不会被削弱,根本不在陈东的考虑之中。
况且现在倭寇可是有两万多人,就算是遇到官军主力,陈东也不认为自己能吃多大的亏,上次和大明号称名将的俞大猷,在他们倭国勇士面前,不也是不堪一击吗?何况他现在手下有两万多倭寇,怕什么官军。
陈东操着不太流利的中文说道:“我听说,大明有句古话,富贵险中求。”许栋和叶麻当然明白陈东的意思,能当海贼、当倭寇的,都是胆量极大的,本身干的就是刀头舔血的营生,当然不怕风险,他们都认为,风险越大,收益越高。
在叶麻、许栋等人的指挥下,两万多倭寇浩浩荡荡杀奔南直隶方向而去了。
这时候驻节平望的张经,正在集结自己麾下的所有骑兵,准备作战。张经很清楚,倭寇贪婪,此番更是纠集重兵,气焰之猖獗,前所未有,张经其实有一点隐瞒了唐顺之。
按照张经的计划,是由他统帅的大军作为歼灭倭寇的主力,但是张经知道,现在倭寇兵锋正盛,张经并没有绝对的把握去歼灭倭寇,他需要一部官军去消耗倭寇,给他创造战机,而张经的选择的对象就是南直隶的官军来替他消耗倭寇并创造战机。
张经选择南直隶官军的原因也很简单,以张经对倭寇的了解,以倭寇的贪婪,眼下倭寇占据优势,一定会去大明最富庶的苏松,那里有倭寇最想要的丝绸,但是张经对卢镗和南直隶官军并不看好。
卢镗擅长的是海战,并不以陆战见长,况且卢镗统帅的南直隶官军,主力是徐、邳之兵,虽然在南直隶算得上精锐了,但是就怕倭寇凶狠搏命,官军往往不及。
所以张经一面传檄唐顺之和赵文华,一面将自己麾下的骑兵都集中起来了,准备支援卢镗部,张经从南京带来了三千骑,这一年多以来加以训练,同时购买战马,打造军器装备,算得上他麾下除了狼兵之外的杀手锏了。
张经叫来刘显,自从俞大猷将刘显调来,张经对他是极为满意,刘显精悍驰骋,堪称骁将,尤其擅长指挥骑兵,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勇将,张经将自己麾下的所有骑兵全部交给刘显,由他统帅,去支援卢镗部。
而张经的文书到赵文华和唐顺之处时,气的两位大员破口大骂,张经这是明摆着利用了他们,两万多倭寇,直奔苏松而来,摆明就是拿南直隶官军当炮灰,张经好在后面摘桃子,张经虽然派出了三千精骑,但是还是要靠南直隶官军顶住倭寇才行。
唐顺之一边骂着娘,一边去找赵文华,将赵文华的督标、加上唐顺之的抚标还有太仓卫、苏州卫的精锐,一共约有五千人,全部带走,事到如今,唐顺之作为巡抚,只能亲自到前线督战,否则一旦倭寇将卢镗部击溃,那苏松之地,就会沦为炼狱,到时候唐顺之、赵文华等人的人头就有些危险了。
唐顺之估算路程,倭寇向苏松来,朱泾为必经之路,他一面传檄卢镗,率领大军赶赴朱泾布防,自己也亲帅拼凑而来五千人赶赴朱泾督战,此战胜还则罢了,要是失败,他唐顺之还不如战死沙场,到时候还可以捞个抚恤,至少不会祸及妻儿。
赵文华也了狠,以浙直总督的名义调戚继光部立刻向苏松进,支援卢镗。
此刻,两万多倭寇浩浩荡荡的向着苏松出了,在嘉兴驻守的俞大猷现倭寇并没有向嘉兴而来,连平湖县城都不取,而是向苏松而去之后,将城防交给赵瀛,立刻提兵,赶往嘉善县城,抢占位置,防止倭寇自嘉善向吴江运动,将倭寇逼到朱泾方向。同时堵住明军防线的缺口,保护苏州的侧翼。
现在整个苏松之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到底有多少倭寇杀奔而来,谁也说不清楚,有说一两万,有说三五万,甚至有说十万之众的。
贫民百姓,只能抛家舍业,赶往最近的县城,富人们则干脆举家迁徙,携带金银细软,迁往南京。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