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赴京(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第58章赴京
离开潘家后,马爌率兵直奔京城而去。保安州距离北京已经很近,向东不到三百里即可抵达,对于马爌的这支全部由骑兵和马车组成的队伍来说,这点儿距离简直就在咫尺之间。
早在大队人马从北华刚出不久,马爌已经安排信使骑快马先行出,给大明的边关哨卡和赴京沿途的明朝驻军做了通报,告知北华五千兵马押解漠北三部成吉思汗后裔赴京报捷的事情。
之所以要提前通报,是因为进入大明疆界后,五六千人、上万匹战马组成的庞大队伍,沿途吃、住、行都需要官方提供协调协助。在草原上行军时,马匹可以通过放牧解决草料的大头,只需要再补充一点儿精饲料就可以了。但到了关内,就需要全程提供草料了,基本没有了放牧的条件。
还有住的问题,几个旅人可以通过客栈旅馆解决,几千人可就不行了,虽然都携带来军帐等扎营物品,但内地不比塞外,不是随便选块儿地就可以驻军的,必须要官方的许可才行,或者是依靠官方的驿站,或者是借助沿途驻军的军营解决居住问题。
更主要的是马爌的北华军队算是从大明境外来的,没有官方的通行许可,是不能进入关内的。即便已经提前安排信使进行了通报,但在从大明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镇入关时,还是被阻在关外耽搁了三天时间,才得以入关。
守关明军这样做也没错,这么的大一支从境外来的骑兵,倘若没弄清楚身份就被放了进来,谁担得起这个责?
好在入关后的路途还是很顺的,从保安至京城的几处驻军驿站都已经得到了消息反馈,还听说皇上知道漠北大捷后龙颜大悦,要求沿途地方做好接待,有了从京城传来的确切消息,一路上地方官员的接待就比较上心了,马爌一行很顺利地抵达了北京城外。
兵部已经提前得到了消息,安排了人在城外迎候,报捷大军暂被安排在了城西十里一处京营驻军的营地内待命,每日耗费的粮草皆由朝廷供给。
马爌在营地内耐心等了两天,朝廷那边却一直没有任何动静,好像已经遗忘了这支报捷军队似的。
到了第三天,马爌有些耐不住了,这次进京执行是马爌穿越以来第一次来到古代的北京,好奇心还是很强的。他就想先行进京逛逛,顺道去看看被朝廷接到京城的三哥马炯一家,然后再去五军都督府打探一下情况。
拿定主意后,马爌先着人提前进城给哥哥稍了信。第二天一大早。马爌爱拍高贞的大儿子高强在营中管带兵马,自己则和族兄马国光一起带了几个家丁入城去探望去了。
原辽东开原参将高贞是北华的元老之一,现为北华都司佥事,北华副将之一。他的两个儿子之中,老大高强继承家业走的是军伍之途,老二高健则走了科举之路。
高健早些年已经过了童子试中了秀才,是开原为数不多的几位秀才之一,前两年从北华回原籍备考去了。
老大高强则留在了北华,这次被安排来跟随马爌进京做个副手历练历练。其实高强今年已经三十一岁了,比马爌要大的多,但没办法,人天生就有差异,不得不暂归马爌这个小老弟管代。
上次随同马爌出征的亲兵队长马二——马国远此次则留在北华,马爌这次带了另外一个族兄马四——马国光出来。
马爌的这两个族兄都是非常精明强干之人,个人身手也都了得,是马林最为倚重的心腹之一。
马爌一行自西直门进入内城,也就是北京城的北城。刚入城不久,马爌的身高很快就引起了街上百姓的围观,寻常人骑着的高头大马在马爌骑来却和骑毛驴的观感差不多,两条腿耷拉到马腹下,显得有点儿滑稽。
按照马炯家的地址一路寻去,北京内城远比马爌想象的要大得多。马爌一行是从西直门进城的,从西直门到马炯家所在的国子监大街,几乎是要穿越整个京师内城。
在马爌看来,作为一个古代城市,内城规划得还算不错,坊、牌、铺布局合理,街道宽阔,通行顺畅。
马炯的家在崇教坊,距离他读书的国子监不远,与孔庙和雍和宫相邻。马爌一行行至附近时,看到周边环境愈清雅,街道规划也愈加有序,沿途两侧皆是浓密的槐荫夹道,大街的东西两端和国子监大门两侧的牌楼都绘满了彩绘,显得富丽堂皇。
在马爌看来这一带的环境还是非常好的,算是内城的好地段了,住在这里的基本上非富即贵,至少也得是大户人家,一般百姓是买不起这里房子的,看来朝廷至少在三哥家的居住安排上还算没有太糊弄马家。
行书至此就把明末时期的北京城的整体布局简单介绍一下
北京的内城为元大都城改建而成,周长约四十五里左右,共设九门,东西宽约十三里多,南北长将近十一里,总面积约合现代35。57平方公里。正南方向的城墙上设三个城门,中间的为正阳门(即现在的前门),左为崇文门,右为宣武门;东城墙则设有两个城门门,南边的为朝阳门,北边的为东直门;西城墙亦设两门,南为阜成门,北为西直门;北城墙也同样是设两个城门,东为安定门,西为德胜门。
在内城之内则为皇城,周长十八里左右,南北长五里半,东西宽五里,面积6。87平方公里。皇城的东部为宫城,西部为西苑,中部是为太掖池。皇城设有六门,正南方向为大明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北安门。
大明门东侧为长安左门,西侧则为长安右门。至清代时改大明门为大清门,北安门为地安门。
位于皇城东半部的宫城,即为紫禁城,也就是今天的故宫,周长六里一十六步,南北长九百六十米,东西宽七百六十米,面积o。72平方公里,为南北向偏长方形。
宫城共设置有八门,其中南边五门,即承天门(清待改为天安门)、端门、午门、左掖门、右掖门。
宫城的东门称做东华门,西门则为西华门,北门则曰玄武门(清代改称神武门)。
宫城内压在中轴线上的有七座主要建筑物,以乾清门为分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即前朝后庭。
前三殿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改称皇极殿,清代改为太和殿)、华盖殿(嘉靖四十一年改为中极殿,清代改为中和殿)、谨身殿(嘉靖四十一年改为建极殿,清改为保和殿)。后三殿则为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宫城周围有护城河,称做御河(清称筒子河)。
明代的北京除北边的宫城、皇城、内城外,在嘉靖时期又新筑了“重城”,因重城在内城之南,故又称之为外城,或者称南城更为恰当些。
正因为有了南城的存在,原来的北京老城被称为了内城,这也是北京内城的来历。其实严格来说,内城和外城被称作北城、南城要更为贴合实际些。
北京内城和外城呈“凸”字形排列,其中外城的东西方向要宽于内城,南北方向则小于内城。在内城和外城的结合处,抱内城南部的东西角楼,共设有七门,正南为永定门,永定门左侧为左安门,右侧为右安门。东曰广渠门,广渠门的左侧是东便门,西曰广宁门(清称广安),广宁门右侧是西便门。
整个外城(南城)东西长约十六里,南北宽六里多,面积24。49平方公里。内、外城面积合计为6o。o6平方公里,这就是明末时期北京城的规模和形制,这一规模和形制一直维持到清末时期,而北京的城墙则一直到建国后才被拆除,如今已不可见。
马爌一行边走边看,大家都是第一次进京,一路上瞧着京城的各种事物,兴致勃勃的倒也不觉得疲惫。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