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受人尊重的能工巧匠(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一次,他家前院的“仁和堂”药店掌柜来同他闲聊,无意中说起他家人掸家时不小心打破一只祖传青瓷大花瓶,十分惋惜。
郑崇文猛然想起自家凉房里有钉盘碗的工具,说他给钉补吧。药店掌柜心想反正花瓶已碎,此人心灵手巧,说不定真能钉好,就答应让他试试。
郑崇文拿了他家一把曾钉过的茶壶,反复观察蚂蝗钉的形状和钉法;又找出那套尘封多年的工具,仔细琢磨各自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经过几天的钻研和试验,他理清了整个钉补工序并掌握了最难的钻眼方法。
他把大花瓶的各个碎片的茬口用鸡翎刷子刷洗干净后,用细绳把砌好的花瓶缚住箍紧,用墨笔标好钻孔的位置和距离,用粗铜丝切制好了状如订书钉的蚂蝗钉。
为了保险,他先在一只破瓷碗上试钉,钉住以后,滴水不露,用力掰也掰不开。
他把“仁和堂”掌柜的药店掌柜的大花瓶钉好后,消息不胫而走,镇里家有破碎青瓷家具的人们便都拿来让他钉补,从此,人们再不用等待内地来的匠人。
他的定盘碗技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蚂蟥钉的布局也安排得像花枝叶片一样巧妙,很快便蜚声全县,成为独一无二的钉碗匠。
这门手艺成了他刚解放时的主要经济来源。人们夸赞说:“郑崇文手艺实在好,补住的壶壶漏不了,即便别处打烂了,钉住的地方也开不了。”
再说补毛衣。6o代以前,临水县普通百姓很少有穿毛织品的,穿精纺线毛衣裤更是凤毛麟角。一因解放前精纺线太贵,本县又没有卖的,一般人无力购买;二因1953年后,棉毛产品成了统购统销物资,凭证供应,有钱也难买到。
那时候,精纺线毛衣裤是高档衣物,拥有这样一件衣服,平时大都舍不得穿,多在过时过节或走亲会友时才穿。
年长日久,领口、袖口、下摆、肘部难免出现断线或破洞。当时,一般家庭妇女都不会编织毛衣,只好将破处用布补住,很不雅观。
名中医侯贵是清御医后代,解放前只身一人来到临水县行医,给“仁和堂”坐堂,常来郑崇文家串门。
郑崇文见他的驼色毛衣肘部有两个洞,便说:“我二哥留下一件与你这颜色一样的破毛衣,我拆上些线线给你补一补吧。”
侯大夫疑惑地问:“你一个大男人,还能补毛衣?”郑崇文调侃说:“你没听人们常说,‘光棍汉,光棍汉,不会缝补叫谁干?’”因为妻子疯疯癫癫,他跟光棍相差无几。
他用辐条做成毛衣杵,把旧毛衣经过拆了织、织了拆的几次试验后,终于学会了单、双、钩、挑、挂等针法,把侯大夫的毛衣补得光滑平整,与没破一样。
他能修补毛衣的消息很快传开,前来补毛衣的人不断增多,人们交口称赞郑崇文:“毛衣补得真日能(巧妙),从哪补的看不清。”
还有打制鱼钩。临水镇西面的黑河,水面很宽,河里的鱼类有鲤鱼、鲫鱼、白鱼、蛇鱼、鲶鱼等等。传统的捕鱼方法有扎包、喂窝子、撒旋网、下麻套、拷河网、拉网、砸干锅、拉冬网等。
但上述捕鱼方法在黄河里使用收效甚微,唯有在平水湾的边上下串钩才能钩到大鱼。
渔人们在一根猪血浸过的细绳上拴上钩,间距约二三尺,少则十来个、多则几十个,做成串钩,拴在结实的钓绳上,然后在岸边钉一木桩,把钓绳固定好,把莜面鱼、蝼蛄、蚂蚱、小蛤蟆等饵料扎在鱼钩上。
头一天晚上把钓钩下到水里,第二天早上起钩,摘下被钩住的鱼后,再拴上饵料重新下到水里,傍晚再起钩,如此循环起放。有的渔人一下就是三五串甚至十来串钓钩。
这种钓钩都是大钩,起码能钓动一二十斤重的大鱼,不钓一斤以下的小鱼,当时县里无人能打制,得到二三百里以外买。
有一次,郑崇文在仁和堂抓药时,在和一个从村里来买药的渔民闲聊中了解到跑远路买鱼钩很难,心里一动,觉得这也是个不错的挣钱门道。
然而他根本没见过鱼钩是什么样子,于是到河边找到一个钓鱼的,说了他想要试做鱼钩的想法,钓鱼的听了拍手称好,高兴地对他说:“你要是能制成,我们以后就再也不用跑远路去买了。”
临走时,渔人送给他两个规格不同的鱼钩,做为样品,让他拿回去照着打制。
他叫一个老铁匠打了一把纯钢錾子,用錾子在钢丝上剔倒刺,又到修车铺要了些废辐丝条做钩材,然后在一块硬枣木墩上用小钉固定了一个鱼钩形状的框架。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动手制作起来。
可是刚做成的鱼钩,虽然形状与样品完全一样,让渔人试用时,却总出现脱钩或钩被大鱼扯展的现象。
他反复琢磨,不断改进,通过无数次淬火试验,终于打制成了比外地钩还好用的“郑崇文鱼钩”。
“郑崇文鱼钩”的优点是:
其一不脱钩。鱼越想甩动身子想脱鱼钩,钩就刺得越深。鱼若太大,挣扎得力量大,即使把鱼嘴撕裂,鱼身逃掉,鱼钩仍牢牢钩着鱼嘴。
其二承受力大。有好奇之人做试验,别人的鱼钩,挂上十五斤重的东西便被拉展,这样的钩鱼嘴会轻而易举地退脱;他的鱼钩挂上三十多斤重的一桶水也丝毫不动,若再加重量,即使钩被折断,也不会扯展。
由于“郑崇文鱼钩”比外地的又好又便宜,因此,每年从开河到封冻这段时间,来买钩的渔人络绎不绝,常常供不应求。
在这段时间内,郑崇文的院子里,整个白天炉火通红,“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断。有人给编了一段顺口溜夸赞道:“郭三的鱼钩就是好,钓住鱼儿跑不了;扯不展,脱不掉,再大的鱼儿也能钓。”
郑崇文的手艺远不止上述几种,还有洗麻将、打三棱针、做秤、修配铜眼镜框、修补算盘、镶旱烟袋嘴、修锁子配钥匙等等。
总之,为了生存,学会了很多绝活儿,成了临水县极受人尊重的一位能工巧匠。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