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时疫 3 (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他感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却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去描述它。
“周头,青砖和水泥拉过来了,你来点验一下。”碱绊上一个瘦小的老头挥着手吆喝他。
他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浮土,往山的南边走。
抓着斜伸的树枝,跳下土槽,能望见脚下铁红色的矿石,军爷说是露天铁矿,还真是!挖开土层下面都是铁红色的矿石,这要开采到什么时候呀?
踩着矿石跳下一个五尺多高的深坎,下面是一片呈月牙形的十亩大小的礆坢,除了礆坢边上长得几颗高大的野枣树外,整个场地平平整整,不见一丝杂草,这里就是临时的堆场。
礆坢南边有一个斜斜的坡道,一直通到铁头山下河床上的石桥边,坡道处理的很平整,上面有方木装着四条木轨,木轨下边是平行的一根根枕木。
周奎并不知道军爷安装这木轨有什么用,他踩着木轨下面的枕木一步一步往山下走,感觉舒服多了。
木轨穿过小桥,一直通到河道南边的场地里。
场地很大,大概有三、四百亩方圆,东边是三排用蓝色油布搭起的帐篷,有些卫军的年轻婆姨坐在帐篷前的石头上洗着衣服、纳着鞋底,也拉着东家长西家西家短的闲话。
成化以来卫军的“营操”早已演变成了劳役,到哪里干活不是干活?这些卫军最盼望的就是离家近一点,就是因为离不开年轻的婆姨!
场地中间堆积着建造冶炼车间使用的青砖、石头、水泥、铁条等杂物。水泥和铁条是金贵东西,用油布紧紧的包裹着。
这个三四百亩的场地就是建造冶炼厂的地方。
干瘦的老付弯着腰和一群年轻人一起挪动那一捆沉重的铁条,这个四川人看着不咋地,力气倒是不小。
周奎赶紧跑过去,抬住东边的一头,一起往前挪。
安置好铁条,一个面生的小伙人走过来,“你是周奎吧?”
“我是水泥厂的李瑞峰。这次送来5吨水泥、2吨钢筋。你来点验一下。”那年轻人很是干脆。
“吨”这个字总让周奎不习惯,虽然在文化课上他也学习过“吨”的概念,可他总感到别扭,还要在心里默默的把“吨”换算成“斤”——1万斤水泥和四千斤铁条。
他拿出装在怀里的铜墨盒,从长衫的内兜里掏出一只毛笔,吹开浮土,给每一袋水泥和每一捆钢筋上画个圆圈,合计出总数刚好,他就又趴在水泥袋子上,仔细的登记好。
“数目对吧?”
“刚刚好!”
对完数目,他还没来得及让那个小伙人擦把汗、喝口水,那李瑞峰就撩开大步向涧口走去。
周奎赶紧跟上去,场地西边有一个斜坡,一群拉脚的脚夫正在休息,散乱的大板车横七竖八的挨挤着,有的脚夫正在喝水,有的在吃家里带来的干粮;更有那勤快的,精心的给牲口加些精料——牲口比人金贵,这是每一个脚夫都知道的。
看到李瑞峰过来,脚夫们就像受了惊的鸟雀,呼啦啦的忙碌起来,吆喝牲口的,套车的,收拾东西的,乱成一团。
李瑞峰并不等他们,他快步的沿着涧口的沙地往外走。
场地西边靠近岩壁的地方伸出一道像游龙一样的水泥桥梁,下面是四根婆姨腰肢一般粗细的水泥柱子,中间一道梁柱连接,上面架有四根横梁,横梁上铺有枕木,枕木上是四根方木连成的两条轨道,贴着东边的岩壁,蜿蜒的和河道一起向外伸去。
在刘景仁看来,这两条矿山上通行矿车的轨道实在有点简陋,可是周奎每次经过这里都要吃惊的以为是见到了神迹,你没看到巨各庄、豆各庄的村民有事儿没事儿都围在桥梁边上指指点点,前面干活的工地外总有磕着瓜子儿的闲人蹲在那里看稀奇,甚至有几户豆各庄村民在工地边上摆起来豆汁儿糖葫芦摊子。
山猫儿常常埋怨这些村民干扰工作进度,可是也只能徒唤奈何。
在周奎听来,山猫连续不断的埋怨中分明露出的是一种自豪,秀珠要把自家的堂妹介绍给他,托自己说了几次,这家伙眼高还看不上呢。
幸亏人多,工程建造的进度快,工地离谷口已经不远。在工地南边的空地上也交卸了一部分钢筋水泥,这里留下的是使用两天的份量,周奎登记完毕,安排好守夜的民工,继续往谷口外巨各庄的工地上走。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