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九华山(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李白起联,一开始就渲染一种道教的神秘气氛,说九华山乃是天地之气所聚集的精华,是座灵山。二联高霁的接句,是写九华山的山高,可遏白日使之迟行,使九华山的半壁霞光生辉。三联韦权兴接着写九华山秋日的风景,即由于天气渐寒,阴壑之中已有积雪,而其山之南崖却飞流瀑布自由喷洒。中两联是具体的风光描写,而终联是李白将九华山推向仙境的妙笔,说九华山是最适于修道成仙的地方,其仙家青荧色的玉树和缥缈的神仙世界宛在目前。在李白的诗集中,此诗是唯一的与其他诗人的联句。而在联句中,也可见李白的诗句最有神采。真是谪仙人之笔呀!
之后,李白还有一从长江上观看九华山的诗《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此诗题中的韦仲堪,就是韦权兴,仲堪是其名,而权兴是其字。此诗是李白在长江的船上所作,其视角是远观,其风光又是另一番景象。遥望九华山,九华山仿佛是天河绿水所浇灌的九朵莲花,真是太美了。他希望青阳县令韦仲堪这个东道主,能邀他在九华山上隐居,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黄山离九华山不远,仅有七八十里路。黄山白鹅岭的温处士与李白是旧友,邀李白前往黄山一游。在黄山,他们遍游三十二峰,李白在赠温处士的一诗《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中有记载。诗曰: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余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此诗的前四句“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以高度概括的手法,写出了黄山的高和大,以及山体的特点及形状。“四千仞”,言其高矣。一仞为七尺,四千仞即二万八千尺。“三十二莲峰”,是指其主要的山峰,后人说黄山有三十六峰,李白初来时只有三十二峰有名,而其他的四峰还没有取名。因黄山是花岗岩构成,故其主要的颜色为赤红色,山体经日晒风吹,暴雨的冲刷和寒热相激,形成柱状或尖石状,远看如含苞待放的菡萏或盛开的荷花,非常美丽壮观。这十个字写出了黄山总体概貌和特点,真是生花妙笔之句。“伊昔”二句,是回忆昔日登临绝顶的印象,将天目山拿来作黄山的衬托,更显出黄山的高大。“仙人”二句,是写昔有仙人浮丘公在此为黄帝炼丹,留有仙迹在此,增加了此诗的仙风道气。“亦闻”二句,将温处士比作是庄子中的高人温伯雪,在黄山独往独来,采摘灵芝,历尽黄山万重,这是李白借用古代同姓之古人来抬高和夸张对方的一种手法。“归休”四句,是说送温处士还山,回到白鹅岭饮丹砂之井水以修身养性。“凤吹”指仙人吹箫,暗用王子晋吹箫之典,“云车”指仙人之车驾,此二句是说尔当率仙人之鸾车和仙乐之随从,前来迎我上黄山。“去去”四句,是说温处士要走过陵阳山之东,穿过芳桂丛回到家去,在归去的山谷中多次盘旋,可看见晴空中的座座碧峰。最后二句,是说以后我若再去黄山的话,一定在彩虹所化之仙人桥上再会老友。这诗是借送别温处士之机,回忆当时一同游览黄山的情景及对老友的深切情谊。所描绘的黄山美景,历历在目。值得注意的是,李白的这诗可能是关于黄山景色的最早的一诗,也是写黄山写得最好的一,对黄山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温处士在黄山有一个好朋友,姓胡,也是一位隐士。他家养了许多珍禽,其中最漂亮的是白鹇。白鹇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亦称银雉、越禽。它红头,黑色羽冠,白脊,有曲钩形黑纹、白翅、白尾、黑胸脯、红腿爪。其行走姿态娴雅,故称白鹇。李白对白鹇甚是喜爱,向胡公求赠一双。胡公笑道:可以啊,要谪仙翁以诗相换。于是李白挥笔写了一《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其前有序云:“闻黄山胡公有双白鹇,盖是家鸡所伏,自小驯狎,了无惊猜。以其名呼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鸟耿介,尤难畜之。予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辍赠于我,唯求一诗。闻之欣然,适会宿意。因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之。”诗曰: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
李白提着装着白鹇的笼子,与温处士走下山来。温处士和李白回到宣城住了几天,就要回黄山去,于是李白就写了《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诗相送。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