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月过留痕(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秦吞并山东六国,一统天下以前,中国最高统治者称为‘王’,称为‘后’,或单称为‘皇’或‘帝’。
天皇、地皇和人皇,称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称为五帝。
夏朝君主称其为‘后’,商朝君主称其为‘帝’,周朝君主称其为‘王’。
其实,华夏族建立国家之前,对于某个职位的称呼都是用‘司’。夏禹建立夏时,称呼自己为司夏,意思就是自己拥有管理‘夏’的资格。
其子夏启继位,为彰显身份,把‘司’字反过来写,变成了自己独用的文字‘后’,称呼自己夏后启,夏的历代君主袭用之。
商汤灭夏,建立殷商,君主集王权、神权于一身,既是君主,又是祭司。且商人的祖先是帝喾,五帝之一,便堂而皇之地将‘帝’的称呼绑定在自己身上,象征着王权和神权的统一。
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帝’这个称呼其实比较特殊,一开始并不是人用的,而是给先人或是神用的。
所谓‘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为‘帝’。
周取代了商,周天子为何称呼自己为‘王’,而不称呼自己为‘帝’?
其实很简单,武王姬当初只是用奇袭的方式灭掉了殷商的都,殷商的主力并未受挫,碍于殷商的势力,不敢贸然称‘帝’。况且,‘周’以礼乐治国,殷商的后裔都还在,称‘帝’有违礼制,武王姬为了自己的体面,改称‘王’,弃用‘帝’。
伴随着周朝的覆灭,秦王嬴政扫六合一统天下,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将皇、帝这两个代表着人间最高称呼的字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称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
皇为上,指天;帝为下,指地。
古人所说的‘皇帝’,意指天地。天地是万物之主。
夏商周三代的君主早已提倡自己与天神有关,是由神赐天命,使他们统治天下的,借用‘替天行道’来增加统治的合理性,称自己为‘上天之子’,既天子。
秦始皇更是技高一筹,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镌刻于玉玺之上,告诉天下人,自己的权力由上天所赐。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汉朝的董仲舒更是为了自己门派的需要,提出‘天人感应’,认为君主是上天的选择,如果君主有过失,只配上天来降罪,子民无权加罪。从而有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儒生们一起各取所需,将君权与神权合二为一,君权神授!
千百年来,君王封禅泰山,天坛祭天,代天下万民与天对话,只因君权神授,合理合法。
话说皇帝华隆带着王猛从汴州出,快马加鞭一路,用上三日的脚程,赶回京师。
入得宫门,直奔老皇帝的寝宫,伏拜行礼于殿门外。
老皇帝病痛一身,躺在卧榻之上,眼睑时而微微张开,时而微微合上,似睡非醒。
陪同一旁的皇子们、妃嫔们文文静静,生怕惊扰了皇帝的清梦,不出半句声响。
董宁从殿外走了进来,来到皇帝的卧榻前,见老皇帝的眼睑微微张了张,温言道:“禀太上皇,陛下带着王猛回京了,正在殿外跪着请安呢!”
老皇帝将眼睑尽力张了张,对着身边的皇太后、皇后、苏太妃、靖王、宁王、豫王等亲人与妃嫔环顾一眼,微言道:“你们都下去吧!”
众人听过,辞别皇帝,跟在皇太后的身后,依依不舍地走出老皇帝的寝宫,四散而去。唯独玉公主安坐在老皇帝的身边,父女情深,不愿离去。
皇帝见人走远,对着董宁道:“让隆儿进来吧。”
“诺!”董宁出。
皇帝华隆入得老皇帝的寝宫,跪倒在龙榻前,握着老皇帝的手,温情道:“父王,你可好些了!”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