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担心有之,隔岸观火者有之,幸灾乐祸者亦有之。
难道他们这些兄弟之间,真的要把每一个兄弟都看成是“坑货”?
胡亥的一双眼睛亮晶晶,觉得长兄这个样子很好笑,他一直都知道长兄特别听父皇的话,没想到能听话到这个程度。
这样的长兄的确不配做太子,怪不得父皇虽然很信重长兄却一直不册封他为太子。
胡亥撇撇嘴昂起头,觉得果然只有自己最肖父。
【有的史学家分析扶苏之所以听话自尽,是因为惧怕父亲秦始皇的威严,皇父有命不敢不从,更是不敢生出反心。
但是在小编看来,这方面的成分占比不重,扶苏公子之所以连质疑一下使者都没,更可能是被儒家那一套孝义理论给完全洗脑了。其实从扶苏给被坑杀的那些方士求情,可以看出他还是敢于反抗他的皇父的。
并且对于扶苏这个公子来说,如何能够做好大秦臣子们心目中的完美长公子,比如何做好他皇父的儿子更加重要。
扶苏的一生,都在兢兢业业的践行儒家那一套理论,他其实是一个还未走出象牙塔的公子,不知道在官场上乃至这个社会上,书本上的知识有时候往往是最没用的。
厚黑学了解一下,这才是公子扶苏的必学知识啊。其实始皇帝把他的儿子交给儒家来教导是最大的错误,有谁能比皇帝本人更适合做下一任帝王的授业者呢?
可惜在两代帝王之间有权力的一个传递性,以至于他们也面临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困境。当皇帝的和当太子的虽然是天底下最亲近的两代人,却也是最有隔阂的,历史上那么多惊才艳艳却最终被打压而死的太子就是很好的例子啊。
古代人的眼睛只能看见面前的一亩三分地,从不放眼世界的习惯让他们把重心都放在这一块土地上,以致于很容易产生内耗。只会在如何多分一点蛋糕上动脑筋,而不想着如何做大蛋糕,这也就特别容易引起皇家内部官场内部的阴谋算计。
所以咱们也不必在这方面苛求咱们第一个皇帝,但是有一点必须强调,儒家教的是御人之术,亦或者是愚人之术,这病不能完全等于帝王之术。
扶苏这么容易死,可能在他跟着儒家人活动之后就注定了的。
根据史料记载,扶苏已死的消息传递到阴谋家赵高手里之后,他也没有完全放心,这从始皇最后一次东巡的路线可以看出来。
咱们知道始皇帝在沙丘的时候就已经死了,而赵高李斯阴谋矫诏,之后应该是尽快带皇帝遗体回咸阳办丧了吧。
但是并没有。
东巡的队伍直接从沙丘北上了,直抵九原郡。至于在秦始皇晚期一直备受上宠,出行皆是跟始皇帝同乘的蒙毅呢?为何秦始皇死的时候,身边一个亲信卫兵都没有?
这里就要说说始皇帝的迷信思想了,或者是古人的迷信思想,一个人生病了,他们会觉得冲撞了哪路神仙什么的。
始皇帝在东巡途中生病,怎么都不好,就让蒙毅出去祭祀山神了,蒙毅还没回来的,人先噶了。等他回来之后,始皇帝身边都已经被赵高和李斯控制。毕竟这俩人,也是始皇帝的宠臣。
关押了蒙毅,还有蒙恬呢,蒙恬可是不愿意死的,而且蒙恬手里有几十万大军在边关,赵李二人只是不放心。于是有的人推测,他们去九原郡是要接收蒙恬的边关大军。然而在小编看来,这个推测也不是那么准确。
边关大军不可轻动,这是谁都知道的常识。如果蒙恬是个拥兵自重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比较重的将军,赵李二人会担心蒙恬拥兵进咸阳不奇怪。可蒙恬出身武将世家,家风良好,一直忠于秦王忠于秦国,在扶苏已死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带兵去咸阳?岂不是造反?
恐怕扶苏活着,蒙恬也是不敢轻动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蒙恬明明在上郡驻扎,赵李为什么要跑到九原?既然都绕路了,也不差那一点路程去上郡啊。
所以这是一个千古谜团,到底这两人跑到带着已经死了的秦始皇饶了大半个中国,到九原郡是干什么的呢?斯人已逝,我们做出来什么样的猜测都是有根据,又都是没有根据的。或许在九原郡,藏着一支秦始皇的秘密军队吧,比蒙恬所率的三十万大军还要厉害的军队,才让赵高李斯不拿到手不放心。】
嬴政眉心深皱,听人家把赢家那点事分析的那么透彻,放到谁身上能习惯?尤其是还说他死的事,一而再的也不能习惯。
冯去疾已经过了两股战战的时候,现在整个脑子都不会转圈了,竟然是在说陛下死了的事,还说的这么具体详细!
天啊,难道是要亡大秦吗?
李斯,奸臣。
赵高,奸宦。
此二人不除大秦不能平稳啊。
冯去疾已经决定要搜寻这两人当下的罪证了。
胡亥看了看自家父皇,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说,或者该不该说。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