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生疏和周天(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李府,下人别院。
距离上次的盛宴已经过了三个月有余。
自从上个月的盛宴结束后,何云又多了一项熬药的任务,任务要求何云每日送二公子上山后不能再随意行动,而是要去临水观中指定的地方照看炼药丹炉,有时甚至连夜晚都要去丹房。
说句老实话,“照看丹炉”这四个字让何云联想到了自己在临水观典籍中看到的那个因为照看丹炉出现失误而被困在悬崖上受罪的仙仆,这让何云怀疑如果自己把这件事办砸了,是不是也会有类似的惩罚?
因此而忧心忡忡的何云不得不分散出一部分时间和心力,用来仔细地照看丹炉。本来何云是打算把这部分精力用在继续和那些道士继续学习锻炼身体的动作的。同时,因为自己需要日夜看炉的原因,何云的住处干脆从李府搬到了临水观上,每日接送李二公子的任务则变成了定时驱赶马车进城的样子。
另一个让何云有些担心的事情来自于自己的家庭。
按平日里,何云每月都会把大部分月钱寄回远在稻叶村的家里,同时附上自己表示对家里关心的书信。而每次接到书信后,自己的父母都会请村里识字的帮忙写回信,说让自己在城里不要一味的苦了自己云云,甚至有时书信中还会包含来自于自己的大哥和小弟的问候。
可是这一两年,何云敏锐地觉,自己家中来信的频繁程度在逐渐降低。
何云还记得,在自己刚到临水城的一年,何云和家中的信件来往几乎都是伴着月钱的寄回,每个月都有至少一次的。有时自己由于忙碌,只是寄回了月钱而没有写信,家中还会专门来信询问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到后来,自己和家中的书信来往的内容就逐渐生了变化。信件中对自己的关心逐渐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家中家境变化和各种用钱缺口的增加。比如自己到临水城的第二年,自己大哥一家就喜添了一个大胖小子。这使大哥高兴万分的同时,也让大哥了愁:养儿子倒是简单,但大哥的意思是希望把儿子养成像何云那样的读书识字的文人,最好能试着考取个功名。实在不行,能像何云那样进城寻一个报酬不菲的职务也行。然而上私塾是要钱的,大哥一家离家自立门户不久,哪来那么多钱呢?
万般无奈的大哥就把主意打到了何云身上,希望他能额外给自己寄一些银钱,补贴一下自己家的家用。
何云得知这件事情后自是满心的同意。按理来说如果当初自己的弟弟和自己一样喜欢读书,父母也会让他和自己一起去朱先生的私塾学认字,毕竟包括自己父母在内的整个稻叶村都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更何况自己现在赚的钱不知比种地多了多少,可能村里除了那几户富豪以外,现在就数自己家最为富有了。在此情况下,自己的父母萌生出了让自己大哥家的娃娃也去上私塾的念头也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从这件事开始,后续的情况似乎变得一不可收拾起来。
在大哥准备让自己尚不会走路的儿子上私塾、找自己要钱后,何云的弟弟又和同村周三婆家的姑娘订了亲,花费了不少彩礼,又办了定亲席面。弟弟因此也找上了自己。
在定亲一事结束后,自己父母自觉现在家业逐渐扩大,又攒了些家产,便着手置办了一些田地,何父又搬泥伐木、垒土拾砖,盖了三庭两院的新屋。仅仅一二年的功夫就有了如此变化,何家在村里竟一时间风头不二起来,而每月固定往家打钱何云也成了村里人饭后的热门谈资,何父更是认为自己当初让何云入城谋生是明智之举。
眼见得自家家业逐渐扩大,何父何母抖擞精神,家中又喜添一女儿。在当世如此重男轻女的观念下,何父自然不会准备让她特立独行地外出谋生或者考取功名。虽然戏文中经常唱巾帼女扮男装,或是高中三甲,或是战场杀敌,或是行车经商,或是浪迹江湖的桥段,何父还是希望自己的女儿能识文达理、修习琴棋书画,将来嫁个好人家,做个贤内助就好。原本置办家产就已经把何家攒下的那一点家底花了个罄尽,这样一来,送女儿修习诗词歌赋、女红手艺的开销也落到了何云头上。
这样一来,在何家逐渐兴旺的情况下,何云每月和家里的书信往来几乎彻底变成了账单往来,自己的兄弟,甚至是何父何母在信中对何云的嘘寒问暖也逐渐变成了各种需要银两的原因。更糟糕的是,随着要钱次数的越来越多,何父何母在给何云寄出的书信中的言辞居然越来越客气、越来越有礼节了。
自己帮家里那么多,难道家里不应该跟自己越来越亲热吗?怎么会越来越像陌生人?
何云搞不懂,他在临水观中看到的历史典籍中也没提到过这种事情。
现在何云仍然在每个月定时向家里寄钱,然而家里回信的频率已经降低到每三个月一次了,而且信中颇有感谢之语。这让何云感到十分不适,但他也无可奈何。
“再等几年,等到自己脱离李府出来了,一定要回家看看!”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