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这就搞笑了(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智氏和魏氏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迁徙,涉及到的人口总数量过百万,换作其它时代这么干,需要面临的将不是迁徙之后的安顿难题,大概率是遭到群情汹涌的反对浪潮。
魏氏那边虽然成功迁徙了大量人口,两年过去却还在面临各种安置问题;倒是智氏这边不止稳定下来,生产也在重新展开了。
智宵只是出台“租赁法”并实施下去,没有免税多少年的优待,必然是会产生税收,第一年入库的粮食是过去的事情,今年收了多少税则将统筹起来用作新一轮的西征军粮。
想要西征,搞清楚秦国的情报就属于必然。
所以,范蠡等人接下来的亲口汇报将显得无比重要,乃至于决定西征是否展开。
智宵之前已经看过文字上的汇报,为什么还要听取他们的口播呢?
这个其实就是展现出重视的态度,也是一种肯定他们付出的必要步骤。
心里很重视,不用行动表现出来,谁知道啊?
努力付出的人,他们肯定希望得到上位者的当面肯定,能够得到很大的心理藉慰,更明白自己可算是“简在帝心”了。
范蠡等前往秦国刺探情报的人眼神交流了一下,受到最多人注视的便是范蠡了。
那么,在眼神交汇中产生,由范蠡成为代表,来向智宵进行当面汇报。
如同智宵事前所知,秦国是一个很封闭的国家,国内几乎就不存在列国的人前往经商或走上,游历什么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倒不是秦人不欢迎外来者,主要是秦国位处西边一隅,秦国与列国中间还有一个晋国,别说入侵的通道不是山岭就是大河了。
在这种现状下,除非某人铁了心要去秦国游历,哪怕是铁了心想去秦国,要先过沿途各种风险那一关。
经商?先秦国没有太出名的特产,他们内部的经商环境也是极差;再来便是去秦国的路上,商队的货物在晋国基本被采买光,想获得什么商品也能在晋国选购。商贾再去秦国做什么呢?
范蠡等伪装成商队的人就面临一种很尴尬的局面,无论携带了什么商品,进入秦国抵达某处城邑,一定会几日间销售干净。
搞就地补充商品?秦人的商品就那么些,几乎没有特点,外来商队却带着秦国的商品到处贩售,比较不合适吧?任谁都能看出异常的嘛。
没有深入多远,结果携带的商品全卖光,不卖还不行的那种,能够想象秦人对外来物品的需求多大了吧?
那么,没有商品的情况下,他们还真的无法伪装下去,以采购名义到处游逛,等同于将“细作”两个字写在脑门上,刺探情报压根不是这么干的。
实在没有办法的众人,他们只能分出一些人手,以前来游历秦国的方式走动。
“臣游历秦国万分感慨,秦国之城少乃列国之最。”
“秦国贵族亦是犬守之辈,大片土地任其荒芜,不思扩展生人栖息之所。”
“秦人淳朴而又狡诈、凶蛮,但有言语相争便利器相持。”
“各处时有争水之举,动辄男女老少汹涌而上,屡次械斗死伤无数。”
范蠡讲了不少所见所闻,其中八成以上皆是对秦国的负面评价。
这个并不是范蠡采取立场针对,讲得都是亲眼所见的事实。
其余人在智宵的授意下也开始讲自己的见闻,大体上与范蠡说得差不多,有区别也只是地方和人物上的变更。
在他们的描绘中,秦国压根不像是诸夏文明的一个诸侯国,更像是一个正在诸夏化的异邦。
智宵进行了总结。
以他们这一次的侦查来进行判断,证实了秦国的封闭之严重,上到贵族下到黎庶比较喜欢争勇斗狠,再来便是地广人稀这一点了。
作为一个疆域长度过一千公里、宽度长度约五百公里的诸侯国,总人口应该有个两百八十万左右,城池总数量却是不过十五个,谁敢相信?然而却是一个事实啊!
最离奇的是什么?秦国不像吴国虽然城池少,以人聚居的村落却是分布到整个疆域范围内。
秦国的村落当然有许多,大多却是在某种城池边上,显得比较密集,也就让其它区域变得空无人烟。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